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一、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二、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三、文献述评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范围 | 第22-2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二、研究范围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 第24-30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一、研究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 | 第24-25页 |
二、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 | 第25-26页 |
三、研究生专业结构 | 第26页 |
第二节 理论依据——高等教育供需理论 | 第26-30页 |
一、高等教育供需理论 | 第27-28页 |
二、用高等教育两对供需矛盾分析研究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湖南省毕业研究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及其表现 | 第30-48页 |
第一节 湖南省十一大学科门类毕业研究生供需失衡状况 | 第30-36页 |
一、大学科门类毕业研究生供不应求的状况 | 第32-34页 |
二、大学科门类毕业研究生供过于求的状况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湖南省一级学科毕业研究生供需失衡状况 | 第36-41页 |
一、一级学科毕业研究生供不应求的状况 | 第37-39页 |
二、一级学科毕业研究生供过于求的状况 | 第39-41页 |
第三节 湖南省二级学科专业毕业研究生供需失衡状况 | 第41-48页 |
一、二级学科毕业研究生供不应求的状况 | 第42-44页 |
二、二级学科毕业研究生供过于求的状况 | 第44-48页 |
第四章 湖南省毕业研究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48-66页 |
第一节 高校自主办学和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 | 第48-59页 |
一、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与脱节 | 第48-56页 |
二、专业人才培养内涵难以满足市场对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 第56-59页 |
第二节 政府人才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完善 | 第59-62页 |
一、政府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行政干预依然过多 | 第59-60页 |
二、研究生教育经费拨款制度不完善 | 第60-61页 |
三、专业信息供需服务体制缺位 | 第61-62页 |
第三节 用人单位人才录用观念和机制不合理 | 第62-64页 |
一、用人单位人才选拔观念不合理 | 第62-63页 |
二、用人单位人才录用机制不规范 | 第63-64页 |
第四节 学生非理性的专业选择和就业选择 | 第64-66页 |
一、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 | 第64页 |
二、研究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协调湖南省毕业研究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的对策 | 第66-80页 |
第一节 健全高校自主办学和自我约束机制 | 第66-72页 |
一、根据自身实际,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主动适应湖南市场需求 | 第66-70页 |
二、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加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 第70-72页 |
第二节 完善政府人才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机制 | 第72-76页 |
一、扩大高校招生和专业设置自主权 | 第73页 |
二、改革研究生教育财政拨款制度 | 第73-74页 |
三、建立健全专业信息供需服务体系 | 第74-76页 |
第三节 规范用人单位行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 第76-78页 |
一、构建公平合理的人才录用观念和机制 | 第76-77页 |
二、积极承担用人单位应尽的社会责任 | 第77-78页 |
第四节 引导学生专业报考理性化和就业多样化 | 第78-80页 |
一、慎重选择专业,理性报考 | 第78页 |
二、转变研究生传统的就业观念 | 第78-80页 |
结语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