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6-22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18-21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8-19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第19-2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21页 |
二、比较研究法 | 第21-22页 |
第一章 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因素 | 第22-31页 |
第一节 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容与要求 | 第22-26页 |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内容 | 第22-23页 |
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主体与目的 | 第23-26页 |
第二节 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因素 | 第26-31页 |
一、外部因素 | 第26-28页 |
二、内部因素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 第31-41页 |
第一节 政府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的依据 | 第31-34页 |
一、法律政策 | 第31-32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32-34页 |
三、现实需求 | 第34页 |
第二节 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角色 | 第34-38页 |
一、政府与高校的权力关系 | 第35-36页 |
二、政府管理高校的模式 | 第36-38页 |
第三节 政府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的方式 | 第38-41页 |
一、法律制定 | 第38页 |
二、制度建设 | 第38-39页 |
三、资源分配 | 第39页 |
四、监督评估 | 第39-40页 |
五、质量问责 | 第40-41页 |
第三章 中国政府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 第41-48页 |
第一节 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作用的历史沿革 | 第41-43页 |
一、20世纪80年代至1998年 | 第41-42页 |
二、1999年至2009年 | 第42页 |
三、2010年至今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政府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措施 | 第43-46页 |
一、推动高等教育评估 | 第43-44页 |
二、以项目促发展 | 第44-45页 |
三、推进大学章程建设 | 第45页 |
四、加快自主招生进程 | 第45-46页 |
第三节 中国政府管理高等教育质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46-48页 |
一、立法滞后 | 第46-47页 |
二、政府过分控制 | 第47页 |
三、质量管理主体单一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 第48-56页 |
第一节 高校主导的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 第48-50页 |
一、宏观调控的政府 | 第48-49页 |
二、现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多元共治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 第50-52页 |
一、隐形管理的政府 | 第50-51页 |
二、现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 第51-52页 |
第三节 政府主导的法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 第52-54页 |
一、主导型的政府 | 第53页 |
二、现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 第53-54页 |
第四节 国外政府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经验借鉴 | 第54-56页 |
一、机构的独立与自治 | 第54-55页 |
二、完善的第三方中介组织 | 第55页 |
三、健全的法律体系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完善政府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的对策 | 第56-62页 |
第一节 政府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路 | 第56-58页 |
一、更新观念:政府权力让渡 | 第56-57页 |
二、转变职能:重塑政府在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角色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对策 | 第58-62页 |
一、完善相关法制建设 | 第58页 |
二、开展元评估工作 | 第58-59页 |
三、建立与评估结果挂钩的拨款机制 | 第59-60页 |
四、重构两级政府权力 | 第60页 |
五、加强国际领域质量管理合作 | 第60-61页 |
六、利用“大数据”协助管理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