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机器人立体视觉标定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与分析第13-16页
        1.2.1 传统标定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基于主动视觉标定方法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自标定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6-17页
    1.4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2章 摄像机标定相关理论第18-27页
    2.1 摄像机标定基础知识第18-19页
        2.1.1 平面几何第18页
        2.1.2 齐次坐标第18-19页
        2.1.3 摄影变换第19页
    2.2 成像模型第19-24页
        2.2.1 坐标系表示第19-21页
        2.2.2 针孔成像模型第21-23页
        2.2.3 加入畸变的实际成像模型第23-24页
    2.3 摄像机参数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3章 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第27-36页
    3.1 图像预处理第27-31页
        3.1.1 直方图修正技术第27-29页
        3.1.2 图像平滑技术第29-31页
    3.2 图像特征点的提取第31-33页
    3.3 一种新型棋盘格角点检测第33-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摄像机标定理论第36-49页
    4.1 摄像机标定方法第36-42页
        4.1.1 摄像机自标定方法第36-37页
        4.1.2 基于主动视觉标定方法第37-39页
        4.1.3 基于标定物的摄像机标定方法第39-42页
    4.2 摄像机标定经典方法(张正友法)第42-46页
        4.2.1 非线性优化算法第42-44页
        4.2.2 摄像机标定经典算法第44-46页
    4.3 本文使用的方法第46-48页
        4.3.1 消影点第46-47页
        4.3.2 双灭点标定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实验设计与仿真第49-57页
    5.1 棋盘格角点提取实验第49-51页
    5.2 摄像机标定实验第51-56页
        5.2.1 张正友算法仿真第51-53页
        5.2.2 使用Matlab工具箱进行标定实验第53-55页
        5.2.3 使用双灭点法进行摄像机标定第55-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6.1 本文工作的总结与分析第57-58页
    6.2 本文工作的展望与分析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64-65页
    授权专利第64页
    获奖情况第64页
    参与项目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内容的图像快速检索技术研究
下一篇:评论文本情感分析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