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合作中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深圳市龙华区S小学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问题提出 | 第8-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国外研究概述 | 第11-14页 |
二、国内研究概述 | 第14-17页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第五节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一、家长 | 第18页 |
二、家长参与 | 第18页 |
三、学校教育 | 第18页 |
四、家校合作 | 第18-19页 |
第六节 研究设计 | 第19-25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19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四、研究对象与抽样 | 第21-25页 |
第二章 深圳市S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调查分析 | 第25-59页 |
第一节 调查对象 | 第25-29页 |
一、S小学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 第25页 |
二、调查对象的背景资料 | 第25-29页 |
第二节 S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 | 第29-55页 |
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观意愿 | 第29-39页 |
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实际行动 | 第39-55页 |
第三节 S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存在问题 | 第55-59页 |
一、父亲的参与存在一定的缺失 | 第55-56页 |
二、家长和老师参与的需求不同 | 第56-57页 |
三、教育目标不一致,产生理念上的分歧 | 第57-58页 |
四、沟通方式不和谐,忽略彼此的教育建议。 | 第58页 |
五、家长自身条件限制导致参与受到阻碍 | 第58-59页 |
第三章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素 | 第59-64页 |
第一节 家长背景因素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一、家长受教育程度 | 第59页 |
二、家长的工作性质 | 第59-60页 |
第二节 家长的认知因素对参与学校教育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一、家长对参与学校教育价值的认识 | 第60页 |
二、家长对参与学校教育关系的认识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家长私人情感因素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影响 | 第61-64页 |
一、亲子关系与家长参与 | 第61-62页 |
二、教师的信任度与家长参与 | 第62页 |
三、学校的满意度与家长参与 | 第62-64页 |
第四章 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优化策略 | 第64-74页 |
第一节 转变家长和教师的观念 | 第64-65页 |
一、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认识水平 | 第64页 |
二、改变教师观念,鼓励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 第64-65页 |
第二节 发挥家长在参与中的主体作用 | 第65-68页 |
一、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教育素养 | 第65-66页 |
二、树立主动沟通的观念,实现双向沟通 | 第66-67页 |
三、优化家庭结构,鼓励父亲多参与 | 第67页 |
四、增进亲子关系,实现良性互动 | 第67-68页 |
第三节 重视学校对家长参与的引领作用 | 第68-71页 |
一、调整家庭作业结构,提升家长参与能力 | 第68-69页 |
二、协调亲师关系,增强沟通的有效性 | 第69页 |
三、创新家长会模式,合理利用家长资源 | 第69-70页 |
四、重视家长参与,发挥家委会的真正作用 | 第70-71页 |
第四节 增强社会在家长参与中的支持作用 | 第71-74页 |
一、完善家长参与的法律法规 | 第71-72页 |
二、完善相关的监督、评价体系 | 第72页 |
三、完善教师、家长的培训制度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