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

考虑水文过程的年径流非一致性分析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绪论第13-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一致性水文频率分析研究进展第14-17页
        1.2.1 基于实测资料的水文频率分析第14-15页
        1.2.2 考虑水文机制的水文频率分析第15-17页
    1.3 非一致性水文频率分析研究进展第17-22页
        1.3.1 水文序列非一致性诊断第17-18页
        1.3.2 非一致性频率分布估计第18-21页
        1.3.3 多变量非一致水文序列的频率分析第21-22页
    1.4 径流非一致性归因分析研究进展第22-24页
    1.5 研究区域与数据第24-28页
        1.5.1 研究区域第24-27页
        1.5.2 研究数据第27-28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2 水文气象序列非一致性诊断第30-47页
    2.1 非一致性非参数诊断第30-32页
        2.1.1 Mann-Kendall趋势检验第30-31页
        2.1.2 Pettitt变点检验第31-32页
    2.2 基于时变矩模型的水文气象序列非一致性诊断第32-36页
        2.2.1 时变矩模型的定义第32-33页
        2.2.2 模型的评价准则第33-34页
        2.2.3 趋势性诊断第34页
        2.2.4 变点诊断第34-35页
        2.2.5 水文序列的频率分布类型第35-36页
    2.3 结果分析第36-45页
        2.3.1 水文气象序列初步分析第36-37页
        2.3.2 基于非参数方法的非一致性诊断第37-38页
        2.3.3 基于时变矩模型的水文气象序列趋势性诊断第38-41页
        2.3.4 基于时变矩模型的水文气象序列变点诊断第41-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3 年降水-径流关系非一致性诊断第47-64页
    3.1 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第47-48页
    3.2 时变Copula函数第48-55页
        3.2.1 Copula函数的基本定义第48页
        3.2.2 水文领域常用的Copula函数第48-50页
        3.2.3 Copula函数参数估计第50-52页
        3.2.4 Copula函数拟合效果评价第52-53页
        3.2.5 Copula函数参数非一致性诊断第53-55页
    3.3 结果分析第55-62页
        3.3.1 年径流系数非一致性诊断第55-58页
        3.3.2 基于双累积曲线的降水-径流关系分析第58-59页
        3.3.3 基于时变Copula函数的降水-径流关系非一致性诊断第59-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4 基于Budyko假设的非一致年径流分布理论分布推导第64-87页
    4.1 研究方法第64-75页
        4.1.1 非一致性径流理论分布推导法框架第64-66页
        4.1.2 基于时变参数Fu公式的年径流理论分布推导法第66-68页
        4.1.3 基于时变参数Fu公式的年径流模型第68-70页
        4.1.4 联合分布的构建第70-74页
        4.1.5 推导年径流分布估计以及评价第74-75页
    4.2 结果分析第75-85页
        4.2.1 人类活动因子第75-76页
        4.2.2 干旱系数分析第76-77页
        4.2.3 基于时变参数Fu公式的年径流模拟第77-81页
        4.2.4 多变量联合分布估计第81页
        4.2.5 推导年径流分布及其非一致性分析第81-85页
    4.3 本章小结第85-87页
5 基于Budyko假设的径流非一致性归因分析第87-103页
    5.1 径流变化定量归因分析法第87-92页
        5.1.1 Fu公式参数协变量分析第87-88页
        5.1.2 图形分解法第88-91页
        5.1.3 敏感性法第91-92页
    5.2 结果分析第92-101页
        5.2.1 多年平均径流模拟第92-95页
        5.2.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第95-101页
    5.3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03-105页
    6.1 总结第103-104页
    6.2 研究展望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4页
附录第114-115页
    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14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菌强化微藻资源化利用猪场沼液氮磷技术研究
下一篇:孔隙率沿水深变化的植被水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