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畜牧业论文

细菌强化微藻资源化利用猪场沼液氮磷技术研究

致谢第6-7页
序言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29页
    1.1 猪场沼液的污染现状与危害第19页
    1.2 猪场沼液传统处理技术第19-22页
        1.2.1 还田利用第19-20页
        1.2.2 自然处理模式第20-21页
        1.2.3 工业化处理技术第21-22页
    1.3 基于微藻培养的猪场沼液净化技术第22-24页
    1.4 藻-菌共培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4-26页
    1.5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6-29页
第二章 游离氨对微藻生长的抑制及消除策略第29-39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2.2.1 藻种及培养条件第30页
        2.2.2 试验设计第30-31页
        2.2.3 分析方法第31-32页
        2.2.4 数据处理第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38页
        2.3.1 废水pH与IAC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32-35页
        2.3.2 废水氨氮的去除第35-38页
        2.3.3 废水中pH变化情况第38页
    2.4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细菌强化微藻脱氮除磷效果及机理研究第39-67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0-45页
        3.2.1 试验材料第40页
        3.2.2 试验设计第40-41页
        3.2.3 分析方法第41-44页
        3.2.4 数据处理第44-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65页
        3.3.1 细菌强化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45-47页
        3.3.2 细菌强化对微藻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第47-53页
        3.3.3 细菌强化条件下微藻培养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53-61页
        3.3.4 细菌强化微藻脱氮除磷的微生物机理第61-65页
    3.4 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细菌强化微藻脱氮除磷条件研究第67-91页
    4.1 引言第67-6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4.2.1 试验材料第68页
        4.2.2 试验设计第68-69页
        4.2.3 分析方法第69页
        4.2.4 数据处理第6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9-89页
        4.3.1 培养系统类型对藻-菌系统中氮磷去除的影响第69-74页
        4.3.2 温度对藻-菌系统中氮磷去除的影响第74-80页
        4.3.3 光照强度对藻-菌系统中氮磷去除的影响第80-85页
        4.3.4 菌藻接种比例对藻-菌系统中氮磷去除的影响第85-89页
    4.4 小结第89-91页
第五章 基于细菌强化的藻-菌光生物反应器设计及运行参数研究第91-103页
    5.1 前言第91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1-94页
        5.2.1 试验材料第91-92页
        5.2.2 光生物反应器设计第92-93页
        5.2.3 反应器运行参数研究第93-94页
        5.2.4 分析方法第94页
        5.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9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4-101页
        5.3.1 反应器布水方式第94-97页
        5.3.2 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第97-99页
        5.3.3 微藻采收策略第99-101页
    5.4 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FPCO-PBR反应器稳定性及其对猪场沼液资源化利用潜力分析第103-119页
    6.1 引言第103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103-105页
        6.2.1 试验材料第103页
        6.2.2 反应器运行参数第103-104页
        6.2.3 分析方法第104-105页
        6.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10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5-117页
        6.3.1 FPCO-PBR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微生物稳定性分析第106-109页
        6.3.2 FPCO-PBR反应器对猪场沼液的净化效果第109-111页
        6.3.3 藻-菌混合体生物量产率及理化性状分析第111-115页
        6.3.4 藻-菌混合体经济及环境效益分析第115-116页
        6.3.5 藻-菌混合体实际应用可行性分析第116-117页
    6.4 小结第117-119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119-123页
    7.1 主要结论第119-120页
    7.2 创新点第120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120-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7页
个人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iO2的掺杂、复合、负载及其光催化性研究
下一篇:考虑水文过程的年径流非一致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