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5-9页 |
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5-18页 |
第一章 磁层-电离层耦合 | 第18-47页 |
1.1 电离层概述 | 第18-29页 |
1.1.1 电离层探测的历史、方法和对象 | 第18-20页 |
1.1.2 电离层基本结构 | 第20-23页 |
1.1.3 电离层形态特点 | 第23-29页 |
1.1.3.1 光化学过程 | 第24-26页 |
1.1.3.2 输运过程 | 第26-29页 |
1.2 低纬电离层电动力学过程 | 第29-34页 |
1.2.1 电离层电导率张量 | 第29-31页 |
1.2.2 层电导率和高度积分电导率 | 第31-32页 |
1.2.3 Cowling电导率及赤道电集流 | 第32-34页 |
1.3 磁层-电离层系统概述 | 第34-46页 |
1.3.1 磁层结构与大尺度电流体系 | 第34-40页 |
1.3.1.1 场向电流 | 第36-37页 |
1.3.1.2 赤道环电流 | 第37-39页 |
1.3.1.3 楔状亚暴电流 | 第39-40页 |
1.3.2 磁层-电离层耦合 | 第40-44页 |
1.3.2.1 耦合系统 | 第40-42页 |
1.3.2.2 磁层-电离层耦合在电离层中的表现 | 第42-44页 |
1.3.3 太阳风能量输入与磁层对流 | 第44-46页 |
1.3.3.1 类黏性机制 | 第44页 |
1.3.3.2 磁场重联 | 第44-46页 |
1.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二章 行星际电场穿透与屏蔽 | 第47-71页 |
2.1 电场穿透/屏蔽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47-55页 |
2.2 电场穿透的物理特征 | 第55-62页 |
2.2.1 穿透持续时间 | 第55-58页 |
2.2.2 穿透效率 | 第58-62页 |
2.3 电场穿透对赤道电离层的影响 | 第62-66页 |
2.3.1 赤道电离层电场和离子垂直漂移 | 第62-63页 |
2.3.2 离子密度和总电子含量 | 第63-65页 |
2.3.3 F_3层的形成 | 第65-66页 |
2.4 电场穿透的理论解释 | 第66-70页 |
2.4.1 等效电路模型 | 第67-69页 |
2.4.2 磁层形变 | 第69-70页 |
2.5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三章 晨-昏和白天-夜晚地方时时段跨极盖电势对赤道电离层的影响 | 第71-90页 |
3.1 DMSP卫星和载荷简介 | 第71-74页 |
3.2 数据预处理 | 第74-77页 |
3.2.1 坐标变换 | 第74-76页 |
3.2.2 跨极盖电势时间变化率 | 第76-77页 |
3.3 统计结果 | 第77-84页 |
3.3.1 静日离子垂直漂移 | 第77-78页 |
3.3.2 事件分析 | 第78-81页 |
3.3.2.1 2001年9月25-26日磁暴 | 第78-80页 |
3.3.2.2 2001年3月31-4月1日磁暴 | 第80-81页 |
3.3.3 相关性 | 第81-82页 |
3.3.4 最可几时延 | 第82-84页 |
3.4 讨论 | 第84-89页 |
3.4.1 穿透产生的机制 | 第84-87页 |
3.4.2 穿透效率的估算 | 第87-8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四章 所有地方时时段跨极盖电势对赤道电离层的影响 | 第90-102页 |
4.1 ROCSAT-1卫星和仪器介绍 | 第90-91页 |
4.2 统计结果 | 第91-99页 |
4.2.1 静日离子垂直漂移 | 第92-94页 |
4.2.2 事件分析 | 第94-98页 |
4.2.2.1 2001年4月18日磁暴 | 第94-96页 |
4.2.2.2 2002年5月23-24日磁暴 | 第96-98页 |
4.2.3 相关性统计 | 第98-99页 |
4.3 讨论 | 第99-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跨极盖电势饱和效应 | 第102-124页 |
5.1 概述 | 第102-104页 |
5.2 事件分析 | 第104-117页 |
5.2.1 区间Ⅰ:1000 nT≤AE_(max)≤2000 nT | 第105-109页 |
5.2.1.1 2001年9月23-24日磁暴 | 第105-107页 |
5.2.1.2 2003年6月7-8日磁暴 | 第107-109页 |
5.2.2 区间Ⅱ:2000 nT | 第109-113页 |
5.2.2.1 2001年10月1-4日磁暴 | 第109-111页 |
5.2.2.2 2002年9月7-8日磁暴 | 第111-113页 |
5.2.3 区间Ⅲ:AE_(max)>3000 nT | 第113-117页 |
5.2.3.1 2003年11月20-21日磁暴 | 第113-115页 |
5.2.3.2 2001年11月24-26日磁暴 | 第115-117页 |
5.3 统计结果 | 第117-120页 |
5.3.1 AE与CPCP_(sat)以及E_(ysat)的关系 | 第117-118页 |
5.3.2 CPCP与IEF Ey的关系 | 第118-120页 |
5.4 讨论 | 第120-12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