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空间物理论文--电离层物理论文

电离层中纬槽研究—统计分析、建模与CT反演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引言第16-19页
1 电离层及电离层中纬槽第19-44页
    1.1 地球大气层及电离层概述第19-24页
    1.2 电离层随时间变化特征及典型的空间大尺度结构第24-28页
        1.2.1 电离层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第24-25页
        1.2.2 赤道电离异常第25-27页
        1.2.3 中纬槽第27页
        1.2.4 电离层随经度的变化第27-28页
    1.3 中纬槽主要特征及基本方程第28-33页
        1.3.1 中纬槽主要特征第28-30页
        1.3.2 中纬槽基本方程第30-33页
    1.4 与中纬槽形成或形态有关的物理现象第33-42页
        1.4.1 等离子体对流第33-38页
        1.4.2 SAID事件第38-39页
        1.4.3 槽区电子温度增强以及稳定的极光红弧第39-41页
        1.4.4 等离子体层顶“膝”现象第41-42页
        1.4.5 极光区粒子沉降第42页
    1.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2 CHAMP和GRACE卫星观测数据第44-52页
    2.1 CHAMP和GRACE卫星简介第44-46页
    2.2 CHAMP卫星PLP电子密度数据第46-47页
    2.3 GRACE星载GPS信标TEC数据第47-49页
    2.4 GRACE星间平均电子密度数据第49-51页
    2.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3 中纬槽出现率统计分析第52-71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数据及预处理第53-54页
    3.3 中纬槽识别方法第54-55页
    3.4 中纬槽出现率统计结果第55-69页
        3.4.1 中纬槽出现率随磁地方时分布第55-57页
        3.4.2 中纬槽出现率随不变量磁纬的分布第57-60页
        3.4.3 夜间中纬槽出现率随太阳活动指数的分布第60-61页
        3.4.4 夜间中纬槽出现率随地理经度/月份的分布第61-64页
        3.4.5 地磁活动对夜间中纬槽出现率的影响第64-66页
        3.4.6 行星际磁场(IMF)对夜间中纬槽出现率的影响第66-69页
        3.4.7 太阳风电场对夜间中纬槽出现率的影响第69页
    3.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4 中纬槽位置的统计分析与建模第71-89页
    4.1 引言第71-72页
    4.2 中纬槽位置随磁地方时变化第72-73页
    4.3 中纬槽位置随地理经度变化第73-76页
    4.4 中纬槽位置随地磁活动变化第76-81页
        4.4.1 暴时中纬槽的运动与暴相的联系第76-79页
        4.4.2 中纬槽运动与SYM-H和AE指数的联系第79-81页
    4.5 太阳风和行星际条件对中纬槽位置的影响第81-83页
    4.6 中纬槽位置经验建模第83-85页
    4.7 模型检验第85-87页
        4.7.1 利用CHAMP 2007-2009年统计结果对模型进行检验第85-86页
        4.7.2 与其它模型预测结果比较第86-87页
    4.8 本章小结第87-89页
5 中纬槽电子密度分布CT重建第89-106页
    5.1 引言第89-90页
    5.2 CT原理和方法第90-92页
    5.3 数据第92-94页
    5.4 天基CT反演软件开发第94-95页
    5.5 重建结果第95-104页
        5.5.1 算法验证第96-100页
        5.5.2 2005年5月15日磁暴前后电离层中纬槽CT重建第100-104页
    5.6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06-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扰时跨极盖电势及其时间变化率对赤道F层垂直漂移影响的统计学研究
下一篇:吉西他滨增强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胰腺癌作用的体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