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李斯特歌剧改编曲《唐璜的回忆》创作背景 | 第10-15页 |
一、李斯特生平简介 | 第10-11页 |
二、李斯特歌剧改编曲创作 | 第11-13页 |
三、《唐璜》故事缘由 | 第13-14页 |
四、莫扎特歌剧《唐·乔瓦尼》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李斯特歌剧改编曲《唐璜的回忆》作品分析 | 第15-28页 |
一、李斯特歌剧改编曲《唐璜的回忆》曲式与和声分析 | 第15-20页 |
1、引子部分 | 第15-16页 |
2、歌剧改编曲第一部分引子之后的二重唱主题变奏的部分 | 第16-19页 |
3、歌剧改编曲第二部分 | 第19-20页 |
二、李斯特歌剧改编曲《唐璜的回忆》材料来源与原歌剧剧情发展的联系 | 第20-28页 |
1、李斯特歌剧改编曲《唐璜的回忆》引子部分 | 第21-23页 |
2、李斯特歌剧改编曲《唐璜的回忆》第一部分中引子之后的变奏曲部分 | 第23-25页 |
3、李斯特歌剧钢琴改编曲《唐璜的回忆》第二部分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李斯特歌剧改编曲《唐璜的回忆》中的改编曲特点 | 第28-36页 |
一、歌剧改编曲的“声乐化”体现 | 第28-31页 |
1、利用钢琴高低音区差异描绘男女主人公的重唱 | 第28-29页 |
2、利用三连音、五连音、六连音转化声音作品中的歌词语气 | 第29-30页 |
3、利用休止符和延音记号表现声乐演唱处理 | 第30-31页 |
二、歌剧改编曲的“交响化”体现 | 第31-34页 |
1、歌剧改编曲中“交响化”的纵向体现 | 第31-32页 |
2、歌剧改编曲中“交响化”的横向体现 | 第32-34页 |
三、华彩乐句乐段增强艺术效果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李斯特歌剧改编曲《唐璜的回忆》中的炫技性演奏技巧 | 第36-41页 |
一、八度、双手交替的八度跑动技巧 | 第36-37页 |
二、快速半音阶和音阶跑动技巧 | 第37-39页 |
三、快速三度双音音程跑动巧 | 第39页 |
四、柱式和弦的大量运用 | 第39-40页 |
五、震音、颤音、琶音的运用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