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环保产业规划与管理论文

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第12-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第1章 导论第19-4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9-2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9-21页
        1.1.2 理论意义第21-22页
        1.1.3 现实意义第22-24页
    1.2 相关文献综述第24-34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第24-28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第28-33页
        1.2.3 文献述评第33-34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第34-36页
        1.3.1 技术路线第34-35页
        1.3.2 研究方法第35-36页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点第36-41页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36-37页
        1.4.2 各章内容安排第37-39页
        1.4.3 主要的创新点第39-41页
第2章 环保产业化的内涵与意义第41-57页
    2.1 环保产业化概念界定第41-46页
        2.1.1 环保产业第41-42页
        2.1.2 产业化第42-45页
        2.1.3 环保产业化第45-46页
    2.2 环保产业化的本质特征第46-49页
        2.2.1 市场化第46页
        2.2.2 规模化第46-47页
        2.2.3 集约化第47-48页
        2.2.4 结构优化第48页
        2.2.5 专业化第48-49页
    2.3 环保产业化的相关利益主体第49-53页
        2.3.1 污染企业第49-50页
        2.3.2 环保企业第50-51页
        2.3.3 政府管理机构第51-52页
        2.3.4 其他利益主体第52-53页
    2.4 产业化发展对环保产业的意义第53-57页
        2.4.1 环保产业化能够促进环保市场化运营第53-54页
        2.4.2 环保产业化能够带来环保规模经济第54-55页
        2.4.3 环保产业化能够提高环保产业效率第55-57页
第3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评价模型第57-79页
    3.1 环保产业化评价方法选择第57-60页
        3.1.1 因子分析法第57页
        3.1.2 数据包络分析法第57-58页
        3.1.3 层次分析法第58-60页
    3.2 环保产业化评价指标筛选第60-69页
        3.2.1 指标构建的基准第60-61页
        3.2.2 评价因素问卷调查第61-66页
        3.2.3 问卷回收及指标整理第66-69页
    3.3 环保产业化评价指标标准化第69-74页
        3.3.1 产业化定性指标的标准化刻度第69-71页
        3.3.2 产业化定量指标的标准化刻度第71-73页
        3.3.3 产业化综合水平的标准化刻度第73-74页
    3.4 环保产业化评价模型构建第74-79页
        3.4.1 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第74-77页
        3.4.2 建立评价模型第77-79页
第4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综合评价第79-104页
    4.1 总体综合评价分析第79-89页
        4.1.1 数据收集与处理第79-80页
        4.1.2 分指标分析第80-87页
        4.1.3 总体综合评价第87-89页
    4.2 区域综合评价分析第89-99页
        4.2.1 数据收集与处理第89-94页
        4.2.2 指标层评价第94-97页
        4.2.3 目标层评价第97-99页
    4.3 中国环保产业化现状总结第99-104页
        4.3.1 中国环保产业化趋势总体良好第99-101页
        4.3.2 区域环保产业化水平差别明显第101-102页
        4.3.3 中国环保产业化需要明确其促进因素第102-104页
第5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第104-134页
    5.1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理论分析第104-110页
        5.1.1 影响环保产业市场化的主要因素第104-106页
        5.1.2 影响环保产业规模化和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第106-108页
        5.1.3 影响环保产业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关键因素第108-109页
        5.1.4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小结第109-110页
    5.2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现况分析第110-119页
        5.2.1 中国环保投资现况第110-112页
        5.2.2 中国环保政策现况第112-116页
        5.2.3 中国环保科技现况第116-119页
    5.3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实证检验第119-122页
        5.3.1 计量实证模型第119-120页
        5.3.2 变量和数据分析第120-121页
        5.3.3 检验与实证分析第121-122页
    5.4 中国环保产业化促进因素存在的问题第122-134页
        5.4.1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问题第123-126页
        5.4.2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政策支持问题第126-128页
        5.4.3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科技支撑问题第128-134页
第6章 中国环保产业化的提升对策第134-152页
    6.1 改善环保产业化市场投资的对策第134-142页
        6.1.1 有效界定环保产业的环境产权第134页
        6.1.2 设计环保产业化投融资组织模式第134-140页
        6.1.3 完善的环保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第140-142页
        6.1.4 引入私人投资推行市场化运营第142页
    6.2 强化环保产业化政策引导的对策第142-147页
        6.2.1 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第143-144页
        6.2.2 改革排污费征收制度第144页
        6.2.3 推广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第144-145页
        6.2.4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第145页
        6.2.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第145-147页
    6.3 优化环保产业化科技支撑的对策第147-152页
        6.3.1 加大环保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第147-148页
        6.3.2 提高环保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第148-149页
        6.3.3 完善环保科研评价管理制度第149-150页
        6.3.4 强化环保科技协同创新能力第150-152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52-154页
    7.1 研究结论第152-153页
    7.2 研究展望第153-15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54-163页
附件一第163-164页
附件二第164-166页
致谢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二恶英排放特性和生成机理研究
下一篇:聚珍仿宋体设计版本考证与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