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株洲市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7页
        1.2.1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2 国外文献综述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2章 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第19-27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2页
        2.1.1 关于社区第19-20页
        2.1.2 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第20-22页
    2.2 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第22-27页
        2.2.1 善治与多中心治理理论第22-23页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3-24页
        2.2.3 城乡协调发展理论第24-27页
第3章 株洲市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第27-34页
    3.1 株洲市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第27-29页
        3.1.1 完善社区治理结构第27-28页
        3.1.2 加大公共产品供给第28-29页
        3.1.3 强化试点工作保障第29页
    3.2 株洲市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3.2.1 村级组织行政化严重第29-30页
        3.2.2 多元共治发展不成熟第30页
        3.2.3 农村居民参与不积极第30页
        3.2.4 公共服务功能不突出第30-31页
    3.3 株洲市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1-34页
        3.3.1 村级组织工作缺少“自主权”第31页
        3.3.2 社会力量政治组织能力较弱第31页
        3.3.3 社区群众参与渠道不通畅第31-32页
        3.3.4 农村产业发展元素单一第32页
        3.3.5 财政投入有待增加第32页
        3.3.6 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第32-34页
第4章 国内外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借鉴第34-40页
    4.1 国外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第34-36页
        4.1.1 韩国“新村运动”第34页
        4.1.2 日本“造村运动”第34-35页
        4.1.3 国外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启示第35-36页
    4.2 国内其它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第36-40页
        4.2.1 江西省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第36页
        4.2.2 长沙市农村社区建设第36-38页
        4.2.4 国内其他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启示第38-40页
第5章 株洲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策略第40-45页
    5.1 创新建设模式第40-41页
        5.1.1“一村一社区”型第40页
        5.1.2“多村融合”型第40页
        5.1.3“融城”型第40-41页
    5.2 完善治理体系第41-42页
        5.2.1 坚持农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第41页
        5.2.2 发挥村民自治的根本作用第41页
        5.2.3 创新农村社区组织建设第41页
        5.2.4 提升农村居民的参与程度第41-42页
    5.3 构建服务体系第42-43页
        5.3.1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42页
        5.3.2 健全自助互助服务体系第42页
        5.3.3 健全市场化便民服务体系第42页
        5.3.4 优化服务管理体制第42-43页
    5.4 健全保障机制第43-45页
        5.4.1 健全资金投入机制第43页
        5.4.2 健全设施保障机制第43页
        5.4.3 健全产业发展创新机制第43-44页
        5.4.4 健全人才培育机制第44-45页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市级工会服务职能研究--以K市工会为例
下一篇: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以温州市永嘉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