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沥青再生技术 | 第13-16页 |
1.2.2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 | 第16-18页 |
1.2.3 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 第18-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原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1-31页 |
2.1 废弃沥青混凝土 | 第21-23页 |
2.1.1 老化沥青性能 | 第21-22页 |
2.1.2 老化集料的性能评价 | 第22-23页 |
2.2 其他原材料 | 第23-27页 |
2.2.1 沥青再生组分 | 第23-25页 |
2.2.2 新沥青 | 第25-26页 |
2.2.3 矿粉 | 第26页 |
2.2.4 新集料 | 第26-27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7-31页 |
2.3.1 再生剂组分的剪切混合 | 第27页 |
2.3.2 沥青性能 | 第27页 |
2.3.3 动态剪切流变性能(DSR) | 第27-28页 |
2.3.4 布洛克菲尔德粘度 | 第28页 |
2.3.5 沥青混合料制备方法 | 第28页 |
2.3.6 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 第28-31页 |
第3章 高粘韧化再生剂(HTR)制备及再生性能研究 | 第31-49页 |
3.1 高粘韧化再生剂研发 | 第31-39页 |
3.1.1 高粘韧化再生剂组分设计 | 第31-32页 |
3.1.2 高粘韧化再生剂的制备 | 第32-39页 |
3.2 高粘韧化再生剂性能研究 | 第39-42页 |
3.2.1 高粘韧化再生剂渗透性能 | 第39-40页 |
3.2.2 再生沥青常规性能 | 第40-41页 |
3.2.3 再生沥青动态剪切流变性能 | 第41-42页 |
3.2.4 再生沥青与集料粘附性 | 第42页 |
3.3 再生沥青胶浆性能研究 | 第42-49页 |
3.3.1 再生沥青胶浆的制备 | 第42-43页 |
3.3.2 再生沥青胶浆粘韧性能 | 第43-44页 |
3.3.3 再生沥青胶浆的布氏粘度 | 第44-45页 |
3.3.4 再生沥青胶浆的流变性能 | 第45-49页 |
第4章 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49-59页 |
4.1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49-54页 |
4.1.1 RAP级配修正 | 第49-50页 |
4.1.2 初试级配设计 | 第50-51页 |
4.1.3 初试级配确定 | 第51-52页 |
4.1.4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 第52-54页 |
4.2 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 第54-57页 |
4.2.1 水稳定性能 | 第54-55页 |
4.2.2 高温抗车辙性能 | 第55-56页 |
4.2.3 低温抗裂性能 | 第56-57页 |
4.3 再生沥青混合料耐老化性能 | 第57-59页 |
第5章 新型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 | 第59-65页 |
5.1 废弃沥青混合料的回收 | 第59页 |
5.2 废弃沥青混合料的堆放 | 第59-60页 |
5.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工艺 | 第60-61页 |
5.3.1 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 第60页 |
5.3.2 干燥与预热 | 第60-61页 |
5.3.3 再生混合料的拌合 | 第61页 |
5.4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 第61-65页 |
5.4.1 运输 | 第61-62页 |
5.4.2 摊铺 | 第62页 |
5.4.3 碾压 | 第62-63页 |
5.4.4 再生沥青路面的养护和验收 | 第63-6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