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召回对公众参与度的影响研究及企业沟通策略分析--基于中国汽车行业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问题提出与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12-16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第12-14页 |
1.2.3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2.1 产品召回危机 | 第16-18页 |
2.1.1 危机的内涵 | 第16-17页 |
2.1.2 产品伤害危机 | 第17页 |
2.1.3 产品召回 | 第17-18页 |
2.2 公众参与 | 第18-20页 |
2.2.1 公众参与的内涵 | 第18-20页 |
2.2.2 社交媒体与公众参与 | 第20页 |
2.3 主要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3.1 框架效应 | 第21-22页 |
2.3.2 归因理论 | 第22页 |
2.3.3 期望违背理论 | 第22-23页 |
2.3.4 线索利用理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中国汽车召回的特征 | 第24-30页 |
3.1 召回数据趋势分析 | 第24-25页 |
3.2 召回的群体及数量差异分析 | 第25-27页 |
3.3 召回事件的缺陷原因分析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4章 产品召回对公众关注度的影响研究 | 第30-46页 |
4.1 引言 | 第30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30-34页 |
4.2.1 召回数量 | 第30-31页 |
4.2.2 召回历史 | 第31-32页 |
4.2.3 应对措施 | 第32页 |
4.2.4 产品外部线索 | 第32-34页 |
4.3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 第34-37页 |
4.3.1 数据来源与样本 | 第34-35页 |
4.3.2 相关变量的度量与描述 | 第35-37页 |
4.4 实证结果 | 第37-46页 |
4.4.1 描述性统计 | 第37-40页 |
4.4.2 数据结果 | 第40-44页 |
4.4.3 分析与讨论 | 第44-46页 |
第5章 基于公众参与的企业沟通策略研究 | 第46-54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企业应对产品召回事件的沟通原则 | 第46-49页 |
5.2.1 产品召回过程 | 第47-48页 |
5.2.2 沟通原则 | 第48-49页 |
5.3 企业应对产品召回事件的沟通策略 | 第49-53页 |
5.3.1 公众沟通策略 | 第50-51页 |
5.3.2 基于公众参与的整体沟通策略 | 第51-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8页 |
6.1 研究总结与建议 | 第54-55页 |
6.2 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第55-56页 |
6.2.1 理论意义 | 第55页 |
6.2.2 实际意义 | 第55-56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