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鳖子的鉴别研究与质量控制
| 提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10-17页 |
| 1 原植物研究 | 第10页 |
| 2 炮制研究 | 第10-11页 |
| 3 化学成分 | 第11-13页 |
| 3.1 脂肪酸类 | 第11-12页 |
| 3.2 皂苷类 | 第12页 |
| 3.3 蛋白质类 | 第12页 |
| 3.4 其他成分 | 第12-13页 |
| 4 药理作用 | 第13-14页 |
| 4.1 毒性作用 | 第13页 |
| 4.2 抗癌作用 | 第13-14页 |
| 4.3 免疫调节作用 | 第14页 |
| 4.4 其他作用 | 第14页 |
| 5 鉴别与质量控制研究 | 第14-16页 |
| 5.1 鉴别研究 | 第14-15页 |
| 5.2 质量控制研究 | 第15-16页 |
| 6 小结与讨论 | 第16-17页 |
| 第二部分 木鳖子的显微鉴别研究 | 第17-28页 |
| 1 原植物形态鉴别研究 | 第17页 |
| 2 药材性状鉴别研究 | 第17-19页 |
| 3 木鳖子显微鉴定研究 | 第19-26页 |
| 3.1 种仁切面 | 第19-23页 |
| 3.2 粉末 | 第23-26页 |
| 4 理化鉴定 | 第26页 |
| 4.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6页 |
| 5 小结与讨论 | 第26-28页 |
| 第三部分 木鳖子的薄层鉴别研究 | 第28-33页 |
| 1 木鳖子薄层方法的建立 | 第28-30页 |
| 1.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 1.2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 1.3 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 2 木鳖子的薄层鉴别方法的优化研究 | 第30-32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0页 |
|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0页 |
| 2.4 薄层色谱实验条件 | 第30页 |
| 2.5 实验结果 | 第30-32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2-33页 |
| 第四部分 木鳖子药材及其霜的蛋白质凝胶电泳鉴别 | 第33-39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 1.1 仪器 | 第33页 |
| 1.2 试剂 | 第33页 |
| 1.3 样品来源 | 第33-34页 |
| 2 试剂的配制及凝胶贮液的制备 | 第34-35页 |
| 3 方法与结果 | 第35-36页 |
| 3.1 木鳖子蛋白质的提取 | 第35页 |
| 3.2 凝胶的制备 | 第35页 |
| 3.3 样品液的制备 | 第35页 |
| 3.4 电泳 | 第35页 |
| 3.5 染色与脱色 | 第35页 |
| 3.6 结果 | 第35-36页 |
| 4 讨论 | 第36-39页 |
| 第五部分 不同产地木鳖子的质量研究 | 第39-46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39-42页 |
| 1.1 仪器与试药 | 第39页 |
| 1.2 样品来源 | 第39-42页 |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2-45页 |
| 2.1 色谱条件 | 第42页 |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2页 |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2页 |
| 2.4 方法学考察 | 第42-43页 |
| 2.5 样品测定与结果 | 第43-45页 |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5-46页 |
| 第六部分 木鳖子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 | 第46-61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 1.1 仪器与试剂 | 第46页 |
| 1.2 样品来源 | 第46-47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2.1 色谱条件 | 第47页 |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7页 |
| 2.3 方法学考察 | 第47-48页 |
| 2.4 样品测定 | 第48页 |
| 3 试验结果 | 第48-59页 |
| 3.1 木鳖子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 | 第48-54页 |
| 3.2 木鳖子霜的指纹图谱分析 | 第54-59页 |
| 4 讨论 | 第59-61页 |
| 第七部分 课题创新点 | 第61-62页 |
| 结语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论文著作 | 第69-70页 |
| 科研课题 | 第70-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