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前羁押审查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审前羁押的相关案例及其反映的问题 | 第10-15页 |
(一) 审前羁押的相关案例 | 第10-11页 |
1. H市五警察非法羁押嫌疑人获刑 | 第10-11页 |
2. 柳某故意伤害案的羁押必要性审查 | 第11页 |
(二) 上述案例反映的问题 | 第11-15页 |
1. 拘留与逮捕的决定主体中立性缺乏 | 第11-12页 |
2. 审前羁押审查缺少诉讼化特征 | 第12-13页 |
3. 审前羁押审查的救济途径缺失 | 第13-15页 |
二、审前羁押审查制度概论及我国的现行规定 | 第15-22页 |
(一) 审前羁押审查制度概论 | 第15-17页 |
1. 审前羁押审查的语义分析 | 第15-16页 |
2. 审前羁押审查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二) 我国审前羁押审查制度的现行规定 | 第17-22页 |
1. 刑事拘留与延长拘留期限的决定 | 第17-18页 |
2. 逮捕的批准与决定 | 第18-20页 |
3. 逮捕后的羁押审查 | 第20-22页 |
三、域外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2-27页 |
(一) 域外的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制度 | 第22-24页 |
1. 大陆法系的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制度 | 第22-23页 |
2. 英美法系的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制度 | 第23-24页 |
(二) 对我国审前羁押审查制度优化的启示 | 第24-27页 |
1. 逮捕与羁押相分离 | 第24-25页 |
2. 羁押审查的司法化 | 第25页 |
3. 救济途径的有效性 | 第25-26页 |
4. 羁押场所的中立性 | 第26-27页 |
四、完善我国审前羁押审查制度的基本思路 | 第27-34页 |
(一) 完善我国审前羁押审查制度的必要前提 | 第27-28页 |
(二) 完善我国审前羁押审查制度的具体设计 | 第28-31页 |
1. 主体选择:坚持审前羁押的检察审查 | 第28-29页 |
2. 审前羁押检察审查诉讼形态的构建 | 第29-30页 |
3. 确保羁押审查救济途径的有效性 | 第30-31页 |
(三) 完善我国审前羁押检察审查的配套措施 | 第31-34页 |
1. 进一步完善羁押替代性措施 | 第31-32页 |
2. 保证审前羁押场所的中立性 | 第32页 |
3. 确保审前辩护律师的参与性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