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论 | 第9-16页 |
(一)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关于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积极作用的研究 | 第10-11页 |
2.关于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嵌入情况的研究 | 第11-12页 |
3.关于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12页 |
4.关于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变动情况的研究 | 第12-13页 |
5.关于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完善意见的研究 | 第13-14页 |
6.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 第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2.个案访谈法 | 第14页 |
3.参与式观察 | 第14-15页 |
4.文献法 | 第15页 |
5.比较法 | 第15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一、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研究框架 | 第16-21页 |
(一)核心概念: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村官政策 | 第16-17页 |
(二)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 第17-18页 |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18-19页 |
(四)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分析:内涵与发展 | 第21-25页 |
(一)政策背景 | 第21页 |
(二)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三)基本含义 | 第23页 |
(四)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1.推进新农村建设 | 第23页 |
2.引导大学生就业 | 第23-24页 |
3.促进人才向农村输入 | 第24页 |
4.培养锻炼年轻干部 | 第24页 |
(五)职业发展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统计学特征 | 第24-25页 |
三、靖江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职业发展情况 | 第25-31页 |
(一)促进经济发展 | 第26-27页 |
(二)构建社会和谐 | 第27页 |
(三)引领文化建设 | 第27-28页 |
(四)协助推进新农村建设 | 第28页 |
(五)形成基层党政干部培养链 | 第28-29页 |
(六)靖江大学生村官与别地村官的职业发展情况对比分析 | 第29-31页 |
四、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问题 | 第31-34页 |
(一)大学生村官的职业满意度偏低 | 第31页 |
(二)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嵌入感偏弱 | 第31-32页 |
(三)大学生村官的职业成就感偏弱 | 第32-33页 |
(四)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忠诚度偏低 | 第33-34页 |
五、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践中职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一)农学背景少,工作范畴受限制 | 第34页 |
(二)后续保障弱,职业规划不完善 | 第34-35页 |
(三)工作事务杂,工作激情较缺乏 | 第35页 |
(四)聘期时限短,职业出口较狭窄 | 第35-36页 |
(五)绩效考核松,职业忠诚度偏低 | 第36-38页 |
六、促进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建议 | 第38-42页 |
(一)优化选拔细则,实行岗位匹配 | 第38页 |
(二)完善保障体系,消除村官顾虑 | 第38-39页 |
1.增加绩效薪酬 | 第38-39页 |
2.满足精神需求 | 第39页 |
(三)重视村官培养,出台管理制度 | 第39-40页 |
(四)提供职业指导,制定合理规划 | 第40页 |
(五)拓宽晋升渠道,促进职业发展 | 第40-41页 |
(六)确定惩罚措施,激励村官干事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1 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调查问卷 | 第46-50页 |
附录2 深度访谈提纲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