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研究--以唯亭街道为个案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21页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一)选题背景第10-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页
            1 理论意义第12页
            2 现实意义第12页
    二 文献综述第12-16页
        (一)国内文献综述第12-14页
            1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第12-13页
            2 关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研究第13-14页
        (二)国外文献综述第14-16页
            1 关于社区服务的研究第14-15页
            2 关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研究第15-16页
    三 研究方法第16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6页
        (二)深入访谈法第16页
        (三)实证分析法第16页
    四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理论基础第16-21页
        (一)协同治理理论第17页
        (二)市场/政府失灵理论第17-18页
        (三)第三部门理论第18-19页
        (四)志愿失灵理论第19页
        (五)新公共管理/服务理论第19-21页
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必要性第21-24页
    一 承接政府部分职能 以社区服务促和谐第21-22页
    二 助推居民自治 完善相关规范第22-23页
    三 社区服务多元化 效率供给最大化第23-24页
第二章 唯亭街道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现状第24-30页
    一 唯亭街道现状综述第24-25页
    二 唯亭街道非营利组织现状第25-27页
    三 唯亭街道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现状第27-30页
第三章 唯亭街道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0-36页
    一 外部环境制约第30-32页
        (一)让渡空间有限 官方色彩浓重第30-31页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 购买服务待完善第31页
        (三)公民社会意识薄弱 组织公信力待提高第31-32页
    二 内部治理困境第32-36页
        (一)领袖功能缺位第33页
        (二)经费筹募制约第33-34页
        (三)人力资源困境第34-35页
        (四)营销管理滞后第35-36页
第四章 唯亭街道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现存主要问题原因探析第36-41页
    一 客观原因第36-38页
        (一)法律不完善导致管理滞后第36页
        (二)管理双重化导致监管低效第36-37页
        (三)购买不健全导致绩效欠佳第37页
        (四)居民依赖政府导致自治意识薄弱第37-38页
    二 主观原因第38-41页
        (一)非营利组织自主性仍然缺乏第38-39页
        (二)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尚薄弱第39页
        (三)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理念不强第39-41页
第五章 唯亭街道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对策与建议第41-59页
    一 加快制度环境优化第41-44页
        (一)改革登记注册和双重管理制度第41-42页
        (二)提升契约式购买制度的效率第42-43页
        (三)完善落实综合评估制度的效果第43-44页
    二 借力社服中心赢得发展契机第44-48页
        (一)加入微公益创投赢得阶段项目资金第44-45页
        (二)抓住专项扶持金获取持续发展投入第45-46页
        (三)搭建平台拓宽宣传渠道营造益文化第46-48页
    三 提高自主性和公信力 倡导公益价值观第48-51页
        (一)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性第48-49页
        (二)以组织文化为使命提高公信力第49-50页
        (三)创设品牌倡导公益价值观第50-51页
    四 摆脱内部治理困境第51-56页
        (一)选培领导者搭建权力制衡的结构第51-52页
        (二)多种渠道募集经费实现有效开源第52-53页
        (三)构建好志愿者团队善用人力资源第53-54页
        (四)宣传包装营销品牌助推组织成长第54-56页
    五 完善内外责任监督第56-59页
        (一)街道监督第56-57页
        (二)社会监督第57页
        (三)自我监督第57-59页
结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公共部门本土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下一篇:我国网络问政中的政府服务型回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