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0 引言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1 社会背景 | 第14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1.6 研究案例的选择 | 第20-21页 |
2 问题的缘起一:市场转型期的建筑师 | 第21-34页 |
2.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筑师与建筑设计 | 第21-22页 |
2.2 市场经济的特点 | 第22-25页 |
2.2.1 市场经济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 第22-24页 |
2.2.2 市场活动的运作机制 | 第24-25页 |
2.3 市场机制下的建筑师与建筑设计 | 第25-29页 |
2.3.1 市场机制下的城市建设活动 | 第25-27页 |
2.3.2 市场机制下的建筑设计程序 | 第27-29页 |
2.4 市场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第29-33页 |
2.4.1 经济的良性运作 | 第30页 |
2.4.2 资源的优化配置 | 第30-31页 |
2.4.3 信息来源的拓展 | 第31-32页 |
2.4.4 决策的多元化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问题的缘起二:城市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区别 | 第34-49页 |
3.1 城市设计的兴起 | 第34-42页 |
3.1.1 城市设计的产生与定位 | 第34-37页 |
3.1.2 城市设计研究对象的演变 | 第37-39页 |
3.1.3 城市设计研究领域的扩展 | 第39-40页 |
3.1.4 由个人行为向公共行为的转变 | 第40-42页 |
3.2 城市设计的市场化特征 | 第42-45页 |
3.2.1 城市设计的产品属性 | 第42-43页 |
3.2.2 城市设计的客户群体 | 第43-44页 |
3.2.3 城市设计的市场化运作 | 第44-45页 |
3.3 城市设计参与主体的特点及演化趋势 | 第45-47页 |
3.3.1 政府群体 | 第45-46页 |
3.3.2 投资群体 | 第46-47页 |
3.3.3 使用群体 | 第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市场机制下城市设计的策划之路 | 第49-60页 |
4.1 策划在城市设计中的缺位 | 第49-51页 |
4.1.1 策划的起源与定义 | 第49-50页 |
4.1.2 我国策划业的现状 | 第50页 |
4.1.3 策划——城市设计的新思路 | 第50-51页 |
4.2 策划意识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 第51-59页 |
4.2.1 策划意识 | 第51-52页 |
4.2.2 设计由“构思”走向“策划” | 第52-53页 |
4.2.3 设计活动对策划的需求分析 | 第53-56页 |
4.2.4 与城市设计相关的策划思想 | 第56-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策划方法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 第60-84页 |
5.1 策划方法的原则、程序与工具 | 第60-69页 |
5.1.1 城市设计策划方法的操作原则 | 第60-64页 |
5.1.2 城市设计策划方法的操作程序 | 第64-65页 |
5.1.3 城市设计的策划工具 | 第65-69页 |
5.2 城市设计的战略策划 | 第69-71页 |
5.2.1 定义及特点 | 第69-70页 |
5.2.2 目标与内容 | 第70-71页 |
5.3 城市设计的策略策划 | 第71-72页 |
5.3.1 定义及特点 | 第71页 |
5.3.2 目标与内容 | 第71-72页 |
5.4 城市设计策划活动涉及的相关理论 | 第72-82页 |
5.4.1 营销策划 | 第72-76页 |
5.4.2 博弈论 | 第76-81页 |
5.4.3 社会学 | 第81页 |
5.4.4 管理学 | 第81-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6 策划在城市设计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 第84-115页 |
6.1 上海太平桥地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探寻利益共赢之道 | 第84-96页 |
6.1.1 项目背景 | 第84-85页 |
6.1.2 项目概况 | 第85页 |
6.1.3 现状分析 | 第85-86页 |
6.1.4 项目的多方利益格局 | 第86-89页 |
6.1.5 基于利益博弈的策划思想 | 第89页 |
6.1.6 博弈过程与策略实施效果 | 第89-94页 |
6.1.7 评价与启示 | 第94-96页 |
6.2 田子坊——成功的文化资本策划 | 第96-103页 |
6.2.1 项目背景 | 第96页 |
6.2.2 项目概况 | 第96-97页 |
6.2.3 现状分析 | 第97页 |
6.2.4 战略策划 | 第97-98页 |
6.2.5 策略策划 | 第98-101页 |
6.2.6 评价与启示 | 第101-103页 |
6.3 安亭新镇——战略策划与策略策划的失衡 | 第103-115页 |
6.3.1 项目背景 | 第103-104页 |
6.3.2 项目概况 | 第104页 |
6.3.3 理想目标 | 第104-105页 |
6.3.4 现状分析 | 第105-106页 |
6.3.5 主要参与方 | 第106-107页 |
6.3.6 新镇的战略策划 | 第107页 |
6.3.7 新镇的策略策划 | 第107-109页 |
6.3.8 安亭新镇的实际使用状况 | 第109-110页 |
6.3.9 失误原因分析 | 第110-113页 |
6.3.10 评价与启示 | 第113-11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8页 |
7.1 当代我国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趋势 | 第115-116页 |
7.2 城市设计策划方法的研究实质 | 第116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附录一 营销策划理论及其内容列表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5-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