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1章 世茂股份业务转型背景 | 第10-14页 |
1.1 转战上海,借壳上市 | 第10-11页 |
1.2 区域、产品双向扩张,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 | 第11-12页 |
1.3 资产注入、远大前程 | 第12-13页 |
1.4 业务区分情况变化 | 第13-14页 |
第2章 业务重组战略分析 | 第14-27页 |
2.1 商业地产定义 | 第14页 |
2.2 商业地产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机 | 第14-17页 |
2.2.1 商业地产投资规模不断增大 | 第14-15页 |
2.2.2 人民币升值对地产业的促进作用 | 第15页 |
2.2.3 土地调控政策反作用于商业地产升值 | 第15-16页 |
2.2.4 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刺激消费升级 | 第16页 |
2.2.5 商业地产共享奥运、世博盛宴 | 第16页 |
2.2.6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 | 第16-17页 |
2.3 商业地产发展也非一路平坦 | 第17-22页 |
2.3.1 近年内新竣工商业地产面临更大规模的竞争 | 第17-19页 |
2.3.2 加息使商业地产成本加重 | 第19-21页 |
2.3.3 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全方位开展 | 第21-22页 |
2.4 面临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世茂股份应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 第22-24页 |
2.4.1 作为上市公司的优势 | 第22-23页 |
2.4.2 品牌优势 | 第23页 |
2.4.3 土地储备优势 | 第23页 |
2.4.4 协同效应优势 | 第23-24页 |
2.4.5 借鉴世茂房地产合作伙伴的优势 | 第24页 |
2.5 世茂股份也需要正视自身在商业地产经验上的不足 | 第24-26页 |
2.5.1 住宅地产开发商向商业地产转型需要过渡期 | 第24-25页 |
2.5.2 资产注入后融资和资金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26-27页 |
第3章 资产注入后世茂股份的筹资要求 | 第27-57页 |
3.1 历史融资经验 | 第27-29页 |
3.1.1 世茂股份资产注入前融资情况的分析 | 第27-29页 |
3.2 资产注入融资分析的各项假设 | 第29-35页 |
3.2.1 注入资产规模假设 | 第30-31页 |
3.2.2 注入资产经营情况假设 | 第31-33页 |
3.2.3 融资前现金流量情况假设 | 第33-34页 |
3.2.4 注入资产盈利情况假设 | 第34-35页 |
3.2.5 注入资产部分融资规模假设 | 第35页 |
3.3 商业地产金融特点分析 | 第35-37页 |
3.3.1 商业地产的金融特性 | 第35-36页 |
3.3.2 商业地产业金融不能再只靠银行贷款一条腿走路了 | 第36-37页 |
3.4 融资渠道分析 | 第37-47页 |
3.4.1 股票市场增发、配股 | 第37-40页 |
3.4.2 发行债券融资 | 第40-45页 |
3.4.3 其他融资渠道的探讨 | 第45-47页 |
3.5 适合世茂股份资产注入后的融资结构 | 第47-50页 |
3.5.1 适合世茂股份资产注入后的融资结构 | 第47-48页 |
3.5.2 融资结构合理性检验 | 第48-50页 |
3.6 财务风险控制 | 第50-53页 |
3.6.1 融资对财务风险控制提出要求 | 第50-51页 |
3.6.2 营业资产收益率Vs税后实际利息率-财务分析管理的基石 | 第51-53页 |
3.6.3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 第53页 |
3.7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实例应用(通过假设的盈利预测、融资情况设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 第53-57页 |
第4章 资产注入后世茂股份的资金管理要求 | 第57-65页 |
4.1 历史资金管理经验 | 第57-59页 |
4.1.1 世茂股份资产注入前资金管理情况 | 第57-58页 |
4.1.2 资金管理效率应该得以提高 | 第58-59页 |
4.2 集团化资金管理模式-结算中心 | 第59-62页 |
4.3 建立世茂股份特色的结算中心模式 | 第62-63页 |
4.3.1 世茂股份结算中心特点 | 第62页 |
4.3.2 世茂股份结算中心模式的运用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