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自适应保护发展历程及趋势 | 第11-14页 |
1.2.1 历史的回顾 | 第11-13页 |
1.2.2 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1.3.1 系统开发工具 | 第14-15页 |
1.3.2 网络参数管理系统 | 第15页 |
1.3.3 自适应原理分析 | 第15页 |
1.3.4 总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面向对象方法 | 第16-28页 |
2.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第17-22页 |
2.1.1 对象(Object) | 第17-18页 |
2.1.2 类和实例 | 第18-19页 |
2.1.3 封装(Encapsulation) | 第19页 |
2.1.4 继承性(Inheritance) | 第19-21页 |
2.1.5 多态性(Polymorphism) | 第21页 |
2.1.6 动态编联(Dynamic binding) | 第21-22页 |
2.2 VC++的消息机制概述 | 第22-25页 |
2.2.1 消息 | 第22页 |
2.2.2 消息的分类 | 第22-23页 |
2.2.3 发送或寄送消息 | 第23-25页 |
2.3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简介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 | 第28-43页 |
3.1 数据库简介 | 第28-31页 |
3.1.1 数据库的历史简介 | 第28-29页 |
3.1.2 数据模型 | 第29-30页 |
3.1.3 关系数据库与结构化查询语言 | 第30-31页 |
3.2 对象与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映射 | 第31-34页 |
3.2.1 问题的由来 | 第31-32页 |
3.2.2 对象映射成关系数据库的策略比较 | 第32-34页 |
3.3 本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第34-38页 |
3.4 VC++中的数据库的访问 | 第38-42页 |
3.4.1 基于ODBC的数据访问 | 第38-39页 |
3.4.2 VC++的多文档视图结构应用 | 第39-40页 |
3.4.3 MFC的数据库类(ODBC)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110KV线路自适应保护策略 | 第43-58页 |
4.1 相间距离保护Ⅲ段定值自适应整定策略 | 第43-46页 |
4.1.1 距离Ⅲ段传统整定方法及其不足 | 第43-44页 |
4.1.2 自适应整定策略的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4.1.3 自适应整定策略的实现 | 第45-46页 |
4.2 自适应零序电流保护 | 第46-53页 |
4.2.1 传统零序电流保护 | 第46-51页 |
4.2.2 自适应零序电流速断保护 | 第51-53页 |
4.3 故障数据计算 | 第53-57页 |
4.3.1 故障选相 | 第53-56页 |
4.3.2 背侧阻抗计算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继电保护自适应系统简介 | 第58-62页 |
5.1 程序结构流程图 | 第58-61页 |
5.1.1 读入数据文件 | 第58页 |
5.1.2 故障计算 | 第58-59页 |
5.1.3 计算结果 | 第59-61页 |
5.1.4 数据查询 | 第61页 |
5.2 小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