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城市景观水体的类型和功能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1.4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2章 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2.1 城市景观水体水质恶化原因及其特征 | 第13-14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2.3.1 物理措施 | 第14-16页 |
2.3.2 化学措施 | 第16页 |
2.3.3 生物措施 | 第16-21页 |
2.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4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3章 西北地区典型城市景观水域水质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 | 第23-38页 |
3.1 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其污染现状 | 第23页 |
3.2 西安市景观水域水质现状调查 | 第23-28页 |
3.2.1 兴庆湖水质现状调查 | 第23-25页 |
3.2.2 护城河水质现状调查 | 第25-28页 |
3.3 西安市景观水域水质评价 | 第28-35页 |
3.3.1 评价方法 | 第28-30页 |
3.3.2 兴庆湖水质评价 | 第30-31页 |
3.3.3 护城河水质评价 | 第31-32页 |
3.3.4 污染源分析 | 第32-35页 |
3.4 渭河宝鸡市区拦蓄河段现状 | 第35-38页 |
3.4.1 概况 | 第35-36页 |
3.4.2 拦河闸运行方式 | 第36页 |
3.4.3 拦蓄河段的泥沙淤积分析 | 第36-37页 |
3.4.4 拦蓄河水水质现状 | 第37-38页 |
第4章 城市景观水域水质改善技术研究 | 第38-58页 |
4.1 概述 | 第38-39页 |
4.2 生物-生态修复方法 | 第39-40页 |
4.3 城市人工景观湖泊水质改善措施 | 第40-45页 |
4.3.1 岸坡植物配置 | 第41-42页 |
4.3.2 湖底植物配置 | 第42-43页 |
4.3.3 适时投放有益微生物 | 第43-44页 |
4.3.4 水生动物的适当放养 | 第44页 |
4.3.5 园林环境功能材料水体净化系统(生态浮床) | 第44-45页 |
4.4 城市景观河流水体改善措施 | 第45-50页 |
4.4.1 生态护坡 | 第45-49页 |
4.4.2 生态浮床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技术 | 第49-50页 |
4.5 拦蓄河段水质改善措施 | 第50-58页 |
4.5.1 构建沿岸植被缓冲带 | 第51-53页 |
4.5.2 喷泉曝气技术 | 第53-58页 |
第5章 生态浮床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技术试验研究 | 第58-72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58页 |
5.2 技术原理 | 第58-59页 |
5.2.1 生物浮床技术 | 第58页 |
5.2.2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 | 第58-59页 |
5.3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5.3.1 试验水源 | 第59页 |
5.3.2 试验植物的选择 | 第59-60页 |
5.3.3 生物接触填料的选择 | 第60页 |
5.3.4 试验方法 | 第60-61页 |
5.3.5 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61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61-70页 |
5.4.1 第一组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7页 |
5.4.2 第二组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5.4.3 对TN、TP的去除速率 | 第69-70页 |
5.5 生态浮床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70-72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建议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