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河间市社区建设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城市社区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25页 |
2.1 社区和城市社区 | 第14-15页 |
2.1.1 社区 | 第14页 |
2.1.2 城市社区 | 第14-15页 |
2.2 城市社区建设与城市社区管理 | 第15-18页 |
2.2.1 城市社区建设 | 第15-16页 |
2.2.2 城市社区管理 | 第16-18页 |
2.3 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3.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第18页 |
2.3.2 中国特色城市社区建设理论 | 第18-20页 |
2.4 城市社区建设的几种模式 | 第20-24页 |
2.4.1 国外城市社区建设模式 | 第20-22页 |
2.4.2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模式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河间市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 第25-36页 |
3.1 河间市社区建设概括 | 第25-29页 |
3.1.1 河间市基本情况 | 第25页 |
3.1.2 河间市城市社区建设情况 | 第25-28页 |
3.1.3 河间市城市社区建设基本经验 | 第28-29页 |
3.2 河间市调研数据分析 | 第29-32页 |
3.2.1 样本描述 | 第29-30页 |
3.2.2 基本情况综述 | 第30-32页 |
3.3 当前河间市城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3.3.1 城市社区管理目标不明 | 第32-33页 |
3.3.2 城市社区管理操作不细 | 第33页 |
3.3.3 城市居民自治氛围不浓 | 第33-34页 |
3.3.4 城市社区功能定位不准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河间市城市社区建设对策及建议 | 第36-43页 |
4.1 明确城市社区管理目标 | 第36-37页 |
4.1.1 明确城市社区管理目标的价值 | 第36页 |
4.1.2 确立城市社区管理目标的原则 | 第36-37页 |
4.2 分类化精细化城市社区管理 | 第37-38页 |
4.2.1 加强物业细节化管理 | 第38页 |
4.2.2 逐步实现社区管理标准化 | 第38页 |
4.2.3 不断提升社区管理现代化 | 第38页 |
4.3 培育居民自治的良好氛围 | 第38-40页 |
4.3.1 提高居民素质 | 第39页 |
4.3.2 塑造和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 | 第39-40页 |
4.4 准确定位社区功能 | 第40-41页 |
4.4.1 明确社区居委会的职责 | 第40页 |
4.4.2 培养居民的社区主体意识 | 第40页 |
4.4.3 在社区推行去行政化方针 | 第40-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