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湖泊富营养化与氮素 | 第11-12页 |
1.1.2 太湖底栖动物生物扰动 | 第12页 |
1.2 氨氧化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1 氨氧化菌系统发育 | 第12-13页 |
1.2.2 氨氧化菌的生态分布 | 第13页 |
1.2.3 氨氧化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宏基因组学 | 第14-15页 |
1.3.2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 第15页 |
1.3.3 微生物群落研究的主要分子生态学方法 | 第15-16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不同密度河蚬、水丝蚓生物扰动对沉积物中氨氧化过程及氨氧化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 | 第18-36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2.2.1 研究地点与野外采样 | 第18-19页 |
2.2.2 室内培养体系的构建 | 第19页 |
2.2.3 样品采集 | 第19页 |
2.2.4 化学分析 | 第19页 |
2.2.5 构建克隆文库 | 第19-22页 |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5页 |
2.3.1 不同处理组沉积物样品的理化指标 | 第23-25页 |
2.3.2 氨氧化菌(AOA和AOB)的多样性 | 第25-26页 |
2.3.3 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26-27页 |
2.3.4 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27-35页 |
2.4 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不同温度条件河蚬、水丝蚓生物扰动对沉积物中氨氧化过程及氨氧化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 | 第36-5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3.2.1 研究地点与野外采样 | 第36页 |
3.2.2 室内培养体系的构建 | 第36-37页 |
3.2.3 样品采集 | 第37页 |
3.2.4 化学分析 | 第37页 |
3.2.5 构建克隆文库 | 第37-38页 |
3.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 第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9页 |
3.3.1 不同处理组沉积物样品的理化指标 | 第38-40页 |
3.3.2 氨氧化菌(AOA和AOB)的多样性 | 第40-41页 |
3.3.3 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41-42页 |
3.3.4 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42-49页 |
3.4 结论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4.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4.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1页 |
4.3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