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选题缘由及其价值 | 第7页 |
1.2 方言甚词研究背景及其现状 | 第7-9页 |
1.3 论文研究范围及语料来源 | 第9-10页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汉语方言甚词横向比较考察 | 第11-25页 |
2.1 方言甚词语音的比较 | 第11-17页 |
2.1.1 甚词语音特点 | 第11-15页 |
2.1.2 方言甚词和受甚词修饰的中心语的音节特点 | 第15-17页 |
2.2 方言甚词的地域分布特征 | 第17-25页 |
2.2.1 常用方言甚词地域分布的比较考察 | 第17-23页 |
2.2.2 特殊方言甚词的地域分布及其使用情况 | 第23-25页 |
3 汉语方言甚词的纵向比较考察 | 第25-35页 |
3.1 方言甚词来源方式考察 | 第25-31页 |
3.1.1 继承古语 | 第25-27页 |
3.1.2 实词虚化 | 第27-31页 |
3.2 方言甚词词义产生的途径 | 第31-35页 |
3.2.1 甚词产生的语义条件 | 第32-33页 |
3.2.2 词义的相互渗透 | 第33页 |
3.2.3 同义构词法 | 第33-35页 |
4 方言甚词具体应用特点的比较考察 | 第35-46页 |
4.1 方言甚词与中心语的位置关系 | 第35-38页 |
4.2 方言甚词的重叠和连用现象 | 第38-39页 |
4.3 方言甚词的超常搭配和特殊程度表达法 | 第39-42页 |
4.3.1 方言甚词修饰名词现象 | 第39-41页 |
4.3.2 助词与方言程度义表达的关系 | 第41-42页 |
4.4 方言程度表达的比较分析 | 第42-44页 |
4.4.1 方言色彩词程度表达法的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4.4.2 方言味觉词程度表达法的比较分析 | 第43-44页 |
4.5 方言甚词表达的主观性 | 第44-46页 |
5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