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8页 |
| 引言 | 第8页 |
| 1 公约第 42 条的立法背景 | 第8-12页 |
| 1.1 卖方知识产权担保义务在两大法系国内法中的规定 | 第8-10页 |
| 1.1.1 大陆法系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 第8-9页 |
| 1.1.2 英美法系的担保义务 | 第9-10页 |
| 1.2 公约第 42 条的立法史 | 第10-12页 |
| 1.2.1 知识产权担保义务单列的原因 | 第10页 |
| 1.2.2 第 42 条的立法史 | 第10-12页 |
| 2 公约中卖方知识产权担保义务的内容:积极方面的解读 | 第12-20页 |
| 2.1 卖方知识产权担保义务的范围 | 第12-13页 |
| 2.1.1 第三方的工业产权 | 第12-13页 |
| 2.1.2 其他知识产权 | 第13页 |
| 2.2 卖方知识产权担保义务发生的时间 | 第13-15页 |
| 2.2.1 以合同订立时为节点 | 第13-14页 |
| 2.2.2 以货物交付时为节点 | 第14-15页 |
| 2.3 “第三方”的权利介入 | 第15-16页 |
| 2.3.1 “第三方”正当的权利或要求 | 第15页 |
| 2.3.2 “第三方”非正当的权利主张 | 第15-16页 |
| 2.4 卖方违反知识产权担保义务时买方的权利救济 | 第16-20页 |
| 2.4.1 买方要求卖方承担责任的条件 | 第16-18页 |
| 2.4.2 卖方违反知识产权担保义务时买方的救济途径 | 第18-20页 |
| 3 公约中卖方知识产权担保义务的豁免:消极方面的分析 | 第20-24页 |
| 3.1 地域标准限制 | 第20-21页 |
| 3.1.1 使用地国或转售地国 | 第20-21页 |
| 3.1.2 买方所在地国 | 第21页 |
| 3.2 主观因素限制 | 第21-24页 |
| 3.2.1 卖方主观因素 | 第21-22页 |
| 3.2.2 买方主观因素 | 第22-24页 |
| 4 公约中卖方知识产权担保义务规定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借鉴 | 第24-27页 |
| 4.1 我国卖方承担知识产权担保义务的立法现状 | 第24-25页 |
| 4.2 完善我国有关卖方知识产权担保义务立法建议 | 第25-27页 |
| 结语 | 第27-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