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发电机、大型发电机组(总论)论文--汽轮发电机论文

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电流与不平衡磁拉力的计算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监测原理与方法第13-16页
        1.2.2 发电机故障的计算方法第16-18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2 考虑磁场饱和与畸变的发电机电感参数的计算与分析第20-36页
    2.1 二维电磁场有限元理论第20-23页
        2.1.1 电磁场基本方程第20-21页
        2.1.2 边界条件的处理第21-22页
        2.1.3 二维电磁场的求解方程第22-23页
    2.2 发电机的有限元模型与计算方法第23-26页
        2.2.1 用于参数对比的实验样机与有限元模型第23-24页
        2.2.2 有限元的电感参数计算步骤第24-26页
    2.3 磁场非线性变化对电感参数的影响第26-32页
        2.3.1 磁场饱和对电感参数的影响第27-29页
        2.3.2 磁场畸变对电感参数的影响第29-32页
    2.4 实验样机在不同工况下参数计算结果的对比第32-35页
        2.4.1 联网运行时的电感参数对比第32-33页
        2.4.2 空载运行时的电感参数对比第33-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计算故障电流的场路耦合法及其实验验证第36-58页
    3.1 基于有限元的场路耦合基本理论第36-40页
        3.1.1 考虑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的电路方程第37-39页
        3.1.2 电机内部故障的场路耦合模型第39-40页
    3.2 转子匝间短路场路耦合模型的建立第40-43页
    3.3 实验方法与实验平台第43-45页
        3.3.1 实验样机转子短路方法说明第43-44页
        3.3.2 实验平台介绍第44-45页
    3.4 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第45-57页
        3.4.1 空载工况时故障后电气量对比第46-50页
        3.4.2 电阻负载时故障后电气量对比第50-53页
        3.4.3 联网负载时故障后电气量对比第53-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4 计算故障电流的场路结合法及其实验验证第58-70页
    4.1 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场路结合模型第58-61页
        4.1.1 场路结合模型中的电感参数表达式第58-59页
        4.1.2 场路结合模型中的多回路方程第59-61页
    4.2 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第61-67页
        4.2.1 空载时故障特征量对比第61-63页
        4.2.2 电阻负载时故障特征量对比第63-65页
        4.2.3 联网负载时故障特征量对比第65-67页
    4.3 本章小结第67-70页
5 转子匝间短路故障时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的分析第70-92页
    5.1 转子匝间短路故障时不平衡磁拉力的一般性分析第70-75页
        5.1.1 磁动势对转子作用力的表达式第70-73页
        5.1.2 各磁动势作用项的分析第73-75页
    5.2 实验样机的不平衡磁拉力分析第75-86页
        5.2.1 1对极的A1552样机分析第76-77页
        5.2.2 3对极的A1553样机分析第77-81页
        5.2.3 不同定子绕组形式的A1553样机分析第81-86页
    5.3 转子受力计算仿真模型第86-87页
    5.4 论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第87-91页
        5.4.1 A1552转子受力仿真结果第87-88页
        5.4.2 A1553转子受力仿真结果第88-89页
        5.4.3 不同定子绕组形式的A1553样机转子受力仿真结果第89-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6.1 结论第92页
    6.2 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0页
附录A第100-102页
附录B第102-104页
附录C第104-106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6-11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优化设计初探
下一篇:基于声韵母的嵌入式语音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