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总体思路及论文框架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总体思路 | 第10-11页 |
1.2.2 论文框架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2.1.1 关于互联网企业并购动因与风险的研究 | 第13页 |
2.1.2 关于实物期权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2.1.3 关于实物期权法对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 第14-15页 |
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2.1 关于互联网企业并购动因与风险研究 | 第15页 |
2.2.2 关于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 第15-16页 |
2.2.3 关于实物期权法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应用研究 | 第16-17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3 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分析 | 第18-27页 |
3.1 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3.1.1 盈利能力 | 第18页 |
3.1.2 资本结构 | 第18-19页 |
3.1.3 潜在获利机会价值 | 第19页 |
3.2 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 第19-22页 |
3.2.1 成本法 | 第19-20页 |
3.2.2 市场法 | 第20页 |
3.2.3 收益法 | 第20-21页 |
3.2.4 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分析 | 第21-22页 |
3.3 实物期权法 | 第22-27页 |
3.3.1 实物期权核心思想 | 第22页 |
3.3.2 实物期权的类型 | 第22-23页 |
3.3.3 实物期权法评估互联网企业价值的适用性分析 | 第23-24页 |
3.3.4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选取 | 第24-27页 |
4 百度并购91无线案例概述 | 第27-32页 |
4.1 案例背景 | 第27页 |
4.2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4.2.1 91无线公司概况 | 第27-28页 |
4.2.2 百度及Merger Sub有关概况 | 第28页 |
4.3 91无线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 第28-32页 |
5 现金流量法与实物期权法评估对比分析 | 第32-43页 |
5.1 现金流量法模型及参数分析 | 第32-39页 |
5.1.1 91无线自由现金流量的预测 | 第32-38页 |
5.1.2 评估值计算过程及结论 | 第38-39页 |
5.2 实物期权法评估分析 | 第39-41页 |
5.3 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 第41-43页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