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背景意义 | 第9-11页 |
二、具体阐释 | 第11-12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一)国内外高校资助工作的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二)国内外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研究情况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资助型育人机制构建的依据 | 第17-24页 |
一、思想溯源 | 第17-18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三、现实依据 | 第21-24页 |
(一)我国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 | 第22-23页 |
(二)高校资助政策中出现的育人弊端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资助型育人机制构建的目标 | 第24-27页 |
一、以程序法治化实现育人功能 | 第24-25页 |
(一)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功能 | 第24页 |
(二)强化对学生的激励功能 | 第24-25页 |
(三)强化学生自我学习功能 | 第25页 |
二、以多样的德育实现育人功能 | 第25-27页 |
(一)培养学生感恩心理 | 第25页 |
(二)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 第25页 |
(三)培养学生励志心理 | 第25-26页 |
(四)推进群体示范效应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资助型育人机制构建的原则 | 第27-33页 |
一、目标性原则 | 第27-28页 |
(一)资助对象明确 | 第27-28页 |
(二)资助体系设计合理 | 第28页 |
二、求实性原则 | 第28-31页 |
(一)资助项目有机整合 | 第29页 |
(二)资助资金来源拓展 | 第29-30页 |
(三)合理利用勤助条件 | 第30-31页 |
三、开放性原则 | 第31页 |
(一)宣传覆盖范围的广泛性 | 第31页 |
(二)监督实施过程的有效性 | 第31页 |
四、民主性原则 | 第31-33页 |
(一)资格评定公正 | 第32页 |
(二)资格人选公开 | 第32页 |
(三)参评过程公平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资助型育人机制构建的路径 | 第33-40页 |
一、国家相关资助政策的保障 | 第33-37页 |
(一)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 | 第33-34页 |
(二)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主要内容及保障 | 第34-37页 |
二、学校相关平台的支撑 | 第37页 |
三、教职员工的全方位引导 | 第37-39页 |
四、学生群体的参与示范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西部地区贫困大学生资助型育人机制构建的保障 | 第40-44页 |
一、大学文化建设的均衡性发展 | 第40-41页 |
(一)建设以人为本的大学文化 | 第40-41页 |
(二)大学文化建设要兼容并蓄 | 第41页 |
(三)重视大学精神培育 | 第41页 |
二、资助管理制度的倾向性发展 | 第41-43页 |
(一)健全完善的资助育人法律法规 | 第42页 |
(二)建立宽松的贷款偿还灵活机制 | 第42页 |
(三)开拓更多的资助资金供给渠道 | 第42-43页 |
三、资助物质基础的重点性扶持 | 第43-44页 |
(一)完善物质资助系统 | 第43页 |
(二)加大对低年级贫困生的物质和精神资助 | 第43页 |
(三)加大对高年级贫困生的精神资助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