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7-5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7-24页 |
1.1.1 我国高等教育生源总体不足的潜在矛盾逐步显现 | 第17-20页 |
1.1.2 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 第20-23页 |
1.1.3 我国高等教育生源市场的竞争逐步加剧 | 第23-24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45页 |
1.3.1 关于教育投资基本理论的研究 | 第27-33页 |
1.3.2 关于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动因的研究 | 第33-37页 |
1.3.3 关于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7-40页 |
1.3.4 关于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研究 | 第40-43页 |
1.3.5 结论与启示 | 第43-45页 |
1.4 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 | 第45-49页 |
1.4.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45-48页 |
1.4.2 研究对象界定 | 第48-49页 |
1.5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49-54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49-5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50-53页 |
1.5.3 主要内容 | 第53-54页 |
1.6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54-56页 |
1.6.1 创新之处 | 第54-55页 |
1.6.2 不足之处 | 第55-56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56-72页 |
2.1 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理论 | 第56-60页 |
2.1.1 人力资本的含义和特征 | 第56-57页 |
2.1.2 人力资本的形成 | 第57-58页 |
2.1.3 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 | 第58-60页 |
2.1.4 启示 | 第60页 |
2.2 教育投资的生产性理论 | 第60-65页 |
2.2.1 教育投资的生产性 | 第60-61页 |
2.2.2 教育投资的二重性 | 第61-63页 |
2.2.3 启示 | 第63-65页 |
2.3 行为理论 | 第65-70页 |
2.3.1 行为的内涵和特征 | 第65-66页 |
2.3.2 行为的模式 | 第66-67页 |
2.3.3 个体行为规律 | 第67-68页 |
2.3.4 启示 | 第68-70页 |
2.4 小结 | 第70-72页 |
第3章 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选择理论模型构建 | 第72-87页 |
3.1 文献回顾 | 第72-75页 |
3.1.1 关于高等教育投资选择理论模型的类型 | 第73页 |
3.1.2 关于高等教育投资选择的决策过程 | 第73-74页 |
3.1.3 关于高等教育投资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74-75页 |
3.2 “效用成本-效用收益”模型的构建 | 第75-81页 |
3.2.1 效用成本-效用收益的提出与恰当性 | 第75-76页 |
3.2.2 效用成本-效用收益模型与消费、投资行为分析 | 第76-79页 |
3.2.3 基于效用成本-效用收益模型的高等教育投资选择分析 | 第79-81页 |
3.2.4 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效用成本和效用收益构成 | 第81页 |
3.3 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向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 | 第81-85页 |
3.3.1 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向的决策过程 | 第81-82页 |
3.3.2 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向的影响因素 | 第82-85页 |
3.4 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行为实证分析的统计方法 | 第85-86页 |
3.5 小结 | 第86-87页 |
第4章 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动因分析 | 第87-113页 |
4.1 高等教育的经济性收益 | 第87-101页 |
4.1.1 提高劳动生产率 | 第88-94页 |
4.1.2 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 | 第94-101页 |
4.2 高等教育的消费性收益 | 第101-111页 |
4.2.1 获得社会地位 | 第102-106页 |
4.2.2 满足家庭的心理需要 | 第106-111页 |
4.3 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5章 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实证分析 | 第113-150页 |
5.1 投资意愿影响因素的选取与变量的设定 | 第113-121页 |
5.1.1 投资意愿理论分析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 | 第113-119页 |
5.1.2 投资意愿影响因素的选取与变量设定 | 第119-121页 |
5.2 投资意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1-135页 |
5.2.1 投资意愿的总体情况 | 第121-123页 |
5.2.2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3-135页 |
5.3 投资意愿的 LOGIT 模型分析 | 第135-147页 |
5.3.1 三类院校投资意愿分析 | 第135-141页 |
5.3.2 四类院校投资意愿分析 | 第141-147页 |
5.4 小结 | 第147-150页 |
第6章 院校属性选择意向实证分析 | 第150-174页 |
6.1 院校属性的区分 | 第150-151页 |
6.2 院校属性选择的影响因素选取与变量设定 | 第151-155页 |
6.2.1 院校属性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151-155页 |
6.2.2 影响因素的选取与变量设定 | 第155页 |
6.3 院校属性选择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55-166页 |
6.3.1 院校属性选择的总体情况 | 第155-157页 |
6.3.2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57-166页 |
6.4 院校属性选择的 LOGIT 模型分析 | 第166-172页 |
6.5 小结 | 第172-174页 |
第7章 院校类型选择意向实证分析 | 第174-201页 |
7.1 院校类型的划分 | 第174-176页 |
7.2 院校类型选择影响因素的选取与变量设定 | 第176-179页 |
7.2.1 院校类型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176-179页 |
7.2.2 影响因素选取与变量设定 | 第179页 |
7.3 院校类型选择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79-192页 |
7.3.1 院校类型选择的总体情况 | 第179-181页 |
7.3.2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81-192页 |
7.4 院校类型选择的 LOGIT 模型分析 | 第192-199页 |
7.5 小结 | 第199-201页 |
第8章 专业选择意向实证分析 | 第201-229页 |
8.1 专业类别的划分 | 第201-202页 |
8.2 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的选取与变量设定 | 第202-207页 |
8.2.1 专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202-207页 |
8.2.2 影响因素的选取与变量设定 | 第207页 |
8.3 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07-219页 |
8.3.1 专业选择的总体情况 | 第207-209页 |
8.3.2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09-219页 |
8.4 专业选择的 LOGIT 模型分析 | 第219-228页 |
8.5 小结 | 第228-229页 |
第9章 院校地域选择意向实证分析 | 第229-253页 |
9.1 院校的经济(地理)区域划分 | 第229-230页 |
9.2 院校地域选择影响因素的选取与变量设定 | 第230-234页 |
9.2.1 院校地域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230-233页 |
9.2.2 影响因素的选取与变量设定 | 第233-234页 |
9.3 院校地域选择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34-245页 |
9.3.1 院校地域选择的总体情况 | 第234-235页 |
9.3.2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35-245页 |
9.4 院校地域选择的 LOGIT 模型分析 | 第245-251页 |
9.5 小结 | 第251-253页 |
第10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253-278页 |
10.1 全文总结 | 第253-258页 |
10.2 政策和对策建议 | 第258-276页 |
10.3 研究展望 | 第276-278页 |
参考文献 | 第278-289页 |
中文部分 | 第278-284页 |
英文部分 | 第284-289页 |
附录一: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行为调查问卷 | 第289-298页 |
附录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98-300页 |
发表的论著(第一作者) | 第298-299页 |
主持完成或在研的课题 | 第299页 |
获奖的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 | 第299-300页 |
致谢 | 第300-3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