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策略的汉语复杂名词短语译文获取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7-28页 |
| 2.1 名词短语识别 | 第17-19页 |
| 2.2 双语短语库构建 | 第19-21页 |
| 2.3 机器翻译方法 | 第21-27页 |
| 2.3.1 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 | 第21-23页 |
| 2.3.2 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 | 第23-24页 |
| 2.3.3 基于模板的机器翻译 | 第24-27页 |
| 2.4 本章总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双语短语库构建 | 第28-38页 |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 3.2 语料预处理 | 第29-30页 |
| 3.3 人工构建双语名词短语库 | 第30-32页 |
| 3.3.1 人工短语对齐标注 | 第30页 |
| 3.3.2 标注规范 | 第30-32页 |
| 3.3.3 人工双语短语库标注实例 | 第32页 |
| 3.4 自动构建双语短语库 | 第32-36页 |
| 3.4.1 短语翻译表的获取及简单过滤 | 第33-34页 |
| 3.4.2 双语复杂名词短语自动抽取 | 第34-36页 |
|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引入词聚类的复杂名词短语自动识别 | 第38-46页 |
| 4.1 引言 | 第38-39页 |
| 4.2 方法描述 | 第39-42页 |
| 4.2.1 预处理 | 第39页 |
| 4.2.2 特征抽取 | 第39-42页 |
| 4.2.3 有监督学习 | 第42页 |
| 4.3 实验 | 第42-45页 |
| 4.3.1 数据 | 第42页 |
| 4.3.2 评价方法 | 第42-43页 |
|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4页 |
| 4.3.4 错误实例分析 | 第44-4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翻译模板的制定与构建 | 第46-51页 |
| 5.1 短语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 5.2 模板的定义 | 第48-49页 |
| 5.3 实验 | 第49-50页 |
| 5.3.1 评价方法 | 第49-50页 |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6章 基于多策略的汉语复杂名词短语译文获取 | 第51-58页 |
| 6.1 基于统计的短语译文获取 | 第51-52页 |
| 6.1.1 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 | 第51-52页 |
| 6.1.2 基于NiuTrans的短语译文获取 | 第52页 |
| 6.2 基于实例的短语译文获取 | 第52-53页 |
| 6.3 基于模板的短语译文获取 | 第53-54页 |
| 6.4 基于多策略融合的短语译文获取 | 第54-55页 |
| 6.5 实验 | 第55-57页 |
| 6.5.1 评价指标 | 第55-56页 |
| 6.5.2 实验条件 | 第56页 |
| 6.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57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