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目的意义 | 第10页 |
·历史回顾 | 第10-11页 |
·伯氏疏螺旋体的生活史 | 第11页 |
·病原学 | 第11-12页 |
·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地理分布 | 第12页 |
·贮存宿主 | 第12-13页 |
·传播媒介 | 第13页 |
·易感人群 | 第13页 |
·发病机理 | 第13-14页 |
·临床症状 | 第14页 |
·伯氏疏螺旋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病原体直接检测 | 第14-15页 |
·血清学检测 | 第15-16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16页 |
·预防和治疗 | 第16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 C 的克隆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 第18-2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8-20页 |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主要试剂和酶 | 第18页 |
·菌株和血清 | 第18页 |
·引物设计 | 第18-19页 |
·伯氏疏螺旋体菌株的培养 | 第19页 |
·基因组的提取 | 第19页 |
·OspC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19页 |
·重组质粒pGEX-4T-1-OspC 的构建和检测 | 第19页 |
·表达和纯化 | 第19页 |
·重组蛋白抗原性分析 | 第19-20页 |
·结果 | 第20-23页 |
·重组质粒pGEX-4T-1-OspC 的鉴定 | 第20-21页 |
·重组蛋白表达和纯化 | 第21-22页 |
·WB 反应原性检测 | 第22-23页 |
·讨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ELISA 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 第24-2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4-25页 |
·主要器材和试剂 | 第24页 |
·血清 | 第24页 |
·ELISA 方法 | 第24-25页 |
·确定阈值 | 第25页 |
·交叉反应实验 | 第25页 |
·样品检测 | 第25页 |
·结果 | 第25-27页 |
·阳性阈值 | 第25-26页 |
·交叉反应 | 第26页 |
·外膜蛋白C 的抗体动态变化 | 第26-27页 |
·野外样品检测 | 第27页 |
·讨论 | 第27-29页 |
第四章 Real-time PCR 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第29-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9-31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9页 |
·菌株 | 第29-30页 |
·蜱和血液样品 | 第30页 |
·基因组DNA 的准备 | 第30页 |
·引物和探针 | 第30页 |
·Real-time PCR | 第30页 |
·敏感性和特异性 | 第30-31页 |
·野外样品的检测 | 第31页 |
·结果 | 第31-34页 |
·Real-time PCR 方法 | 第31-32页 |
·Real-time PCR 的特异性 | 第32页 |
·Real-time PCR 的敏感性 | 第32-34页 |
·样品检测 | 第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附件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