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

大学本科教育的守护神--欧内斯特·博耶的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14-32页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4-19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14-19页
            (一) 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诉求第14-15页
            (二) 高等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的卓越历程的探寻第15-19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第19-28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9-25页
            (一) 对《学院》报告的研究第19-20页
            (二) 对《学术反思》的研究第20-25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25-27页
            (一) 对博耶著作的译介第25-26页
            (二) 对博耶本科教育思想的研究第26页
            (三) 对博耶学术思想的研究第26-27页
            (四) 对博耶高等教育思想的综合研究第27页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7-28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第28-29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设计第29-32页
        一、研究思路第29页
        二、研究方法第29-32页
第一章 博耶的生平及其高等教育管理经历第32-74页
    第一节 从戴顿到南加州大学:早年生活及学习经历第32-33页
    第二节 从洛尤拉大学到圣塔芭芭拉分校:早期教学与管理经历第33-35页
    第三节 执掌纽约州立大学:致力教育改革和创新第35-47页
        一、迎接挑战:重振大学共同体第35-37页
        二、直面危机:搭建沟通平台第37-39页
        三、“杰出教学教授职位”:让优秀的教学得到与科研同等的尊重第39-40页
        四、三年制文科学士学位:创新本科生培养模式第40-41页
        五、“教育机会项目”:不让大学生因贫失学第41-43页
        六、五年任期考评制:让校长的工作更有创造性第43-44页
        七、无墙大学:让大学成为终身学习的“更新点”和“补给站”第44-47页
    第四节 联邦教育署署长:教育公平的促进者第47-52页
        一、走马上任:怀揣梦想第47-49页
        二、关注弱者:促进公平第49-52页
        三、任期届满:黯然离场第52页
    第五节 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全国最好的教育工作”第52-67页
        一、辛勤的耕耘者第53-60页
            (一) 《中学》:让年青人做好上大学的准备第53-54页
            (二) 《保持愿景》:重新调整政府和高等教育的关系第54页
            (三) 《学院》报告:聚焦本科生学习经历第54-56页
            (四) 《追求共同知识》:重构大学通识课程第56页
            (五) 《学术反思》:拓展大学学术的内涵第56-57页
            (六) 《校园生活》:重建大学共同体第57页
            (七) 《准备学习》和《基础学校》:建立中小学与大学的联系第57-60页
        二、和善的建议者第60-61页
        三、坚定的实践者第61-63页
        四、国际教育合作的推进者第63-67页
            (一) 国际学者调查项目第63-64页
            (二) 中美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第64-67页
    第六节 卓越的演说家:教育“布道者”第67-71页
    本章小结第71-74页
第二章 守护大学的灵魂:博耶的大学理念(上)第74-104页
    第一节 学者共同体:博耶的大学本质观第74-83页
        一、大学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共同体第76-77页
        二、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共同体第77页
        三、大学是一个公正的共同体第77-78页
        四、大学是一个有纪律的共同体第78-79页
        五、大学是一个充满关怀的共同体第79-80页
        六、大学是一个欢庆的共同体第80-82页
        七、博耶的大学本质观评析第82-83页
    第二节 多元使命:博耶的大学职能观第83-95页
        一、培养新一代公民第85-87页
        二、创造新知第87-89页
        三、促进公民学习第89-92页
        四、明智地运用知识第92-94页
        五、博耶的大学职能观评析第94-95页
    第三节 发展学生个性和社会责任:博耶的大学教育目标观第95-104页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第96-97页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第97-99页
        三、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社会共同责任的协调统一第99-101页
        四、博耶的大学教育目标观评析第101-104页
第三章 守护大学的灵魂:博耶的大学理念(下)第104-148页
    第一节 服务本科生成长和发展的大学:博耶的大学质量观第104-115页
        一、完美的衔接: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第104-106页
        二、系统的语言学习:奠定学生的学术基础第106-107页
        三、优秀的教学工作:本科教育的核心第107-108页
        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成才的物质保障第108-109页
        五、多彩的课余生活: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第109-111页
        六、有效的评价:关注大学教育的全面质量第111-113页
        七、博耶的大学质量观评析第113-115页
    第二节 多元学术生态:博耶的大学学术观第115-130页
        一、《学术反思》报告提出的背景第115-118页
        二、四种学术范式:联系与共生的整体第118-120页
            (一) 探究的学术第118页
            (二) 整合的学术第118-119页
            (三) 应用的学术第119-120页
            (四) 教学的学术第120页
        三、学术评价:让不同的学术得到同等的尊重第120-125页
            (一) 学术评价的原则第121-122页
            (二) 学术评价的标准第122-123页
            (三) 评价形式第123-125页
        四、青年学者:学术共同体的当然成员第125-126页
        五、创造性合同:让教师的学术工作更有灵活性第126-127页
        六、高等院校:多样化的学术生态系统第127-129页
            (一) 研究型大学第127页
            (二) 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第127-128页
            (三) 综合性学院和大学第128页
            (四) 文理学院第128页
            (五) 社区学院第128-129页
        七、博耶的学术观简评第129-130页
    第三节 寻求共同知识:博耶的通识教育观第130-144页
        一、八十年代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第131-134页
        二、学术殿堂的“空房子”:大学通识课程的现状第134-137页
        三、整合核心课程:通识教育的基础第137-141页
            (一) “生命周期”课程第138页
            (二) “符号使用”课程第138页
            (三) 艺术课程第138-139页
            (四) “时间和空间”课程第139-140页
            (五) “群体与机构”课程第140页
            (六) “生产与消费”课程第140页
            (七) “自然”课程第140页
            (八) “价值和意义”课程第140-141页
        四、拓展的主修专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第141-143页
        五、博耶的通识教育观简评第143-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8页
第四章 博耶高等教育思想影响的宏观扫描:基于全美大学的视角第148-182页
    第一节 教与学的学术文化的初步形成第148-149页
    第二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重构第149-155页
    第三节 教师评价与激励制度的变革第155-157页
    第四节 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兴盛第157-170页
        一、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本科教育的标杆第158-162页
        二、本科生在科研与创新活动中的参与度第162-165页
        三、本科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的成效第165-168页
        四、本科生科研活动对教师的影响第168-170页
    第五节 学者共同体的重建第170-176页
        一、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校园契约”第171-173页
        二、卡尔森—纽曼学院的“博耶学习实验室”项目第173-176页
    第六节 跨学科学习联系的建立第176-177页
    第七节 博士生教育内涵的拓展第177-178页
    第八节 高等院校多样化生态系统的建立第178页
    本章小结第178-182页
第五章 博耶的高等教育思想影响的微观透视: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第182-214页
    第一节 《皮斯特报告》及其对加州大学教师评价政策的影响第182-194页
        一、《皮斯特报告》报告出台的背景第182-184页
        二、《皮斯特报告》的主要内容第184-191页
            (一) 目标、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第184-185页
            (二) 加州大学学术人事政策的现状及其实践分析第185-188页
            (三) 研究型大学的当代文化第188-189页
            (四) 对《学术人事手册》的修改和建议第189-191页
        三、《皮斯特报告》所产生的校内外影响第191-194页
    第二节 从《马斯拉奇报告》到《本科教育委员会最终报告》第194-205页
        一、《马斯拉奇报告》的主要内容第194-199页
            (一) 进入伯克利校园共同体第195页
            (二) 大学生学习经历第195-197页
            (三) 教育结构与资源第197-198页
            (四) 伯克利校园共同体成员第198-199页
        二、《本科教育委员会最终报告》的主要内容第199-205页
            (一) 本科教育:伯克利分校的重要职责第200-202页
            (二) 促进本科教育的若干建议第202-205页
    第三节 伯克利本科教育改革的成效第205-212页
        一、通识课程改革及其成效第205-208页
        二、追求并保持卓越的本科教学第208-210页
            (一) 教学咨询与研讨第208-209页
            (二) 教学奖励与资助第209-210页
            (三) 先进的教育技术支持第210页
        三、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第210-212页
    本章小结第212-214页
第六章 博耶的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第214-226页
    第一节 博耶的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院校定位的启示第214-217页
    第二节 博耶的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的启示第217-219页
    第三节 博耶的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本科教育改革的启示第219-223页
        一、建立师生共同体第219-221页
        二、坚守本科教育的“关节点”第221-222页
        三、加强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第222-223页
        四、改革本科生课程第223页
    本章小结第223-226页
参考文献第226-238页
附录1:访谈提纲第238-246页
    一、卡尔·皮斯特访谈提纲第238-240页
    二、玛丽·胡贝尔访谈提纲第240-243页
    三、辛西娅·施瑞嘉访谈提纲第243-246页
附录2:欧内斯特·博耶著作题录第246-252页
附录3:欧内斯特·博耶荣誉档案第252-258页
    一、简历第252页
    二、担任委员会主席职务第252-253页
    三、部分奖励第253页
    四、荣誉学位第253-258页
致谢第258-260页

论文共2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服务补救中顾客参与对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影响--基于网购环境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供应链金融融通仓融资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