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基础隔震的既有剪力墙结构动力性能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1.2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5页 |
1.2.1 国内外既有建筑隔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1.2.2 剪力墙隔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既有剪力墙结构的隔震方法研究 | 第17-29页 |
2.1 基础隔震 | 第17-18页 |
2.1.1 基础隔震概念 | 第17页 |
2.1.2 基础隔震体系的隔震装置 | 第17-18页 |
2.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构造及主要几何参数 | 第18-20页 |
2.2.1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构造特点及要求 | 第18-19页 |
2.2.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主要几何参数 | 第19-20页 |
2.3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 | 第20-22页 |
2.3.1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轴压承载力 | 第20页 |
2.3.2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轴压破坏形态 | 第20页 |
2.3.3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剪压承载力 | 第20-21页 |
2.3.4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及水平受力性能 | 第21页 |
2.3.5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阻尼 | 第21-22页 |
2.4 既有剪力墙结构隔震方法研究 | 第22-28页 |
2.4.1 隔震支座选择及布置 | 第22-23页 |
2.4.2 隔震层结构加固方案设计 | 第23-27页 |
2.4.3 隔震支座的安装工艺作法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基础隔震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模型及动力分析方法 | 第29-43页 |
3.1 工程概况及隔震处理方案 | 第29-30页 |
3.2 结构隔震计算参数确定 | 第30-31页 |
3.2.1 隔震支座参数确定 | 第30-31页 |
3.2.2 荷载参数确定 | 第31页 |
3.2.3 剪力墙的弯曲刚度 | 第31页 |
3.3 隔震支座的模拟 | 第31-33页 |
3.3.1 隔震支座的恢复力模型 | 第31-32页 |
3.3.2 SAP2000中橡胶隔振单元 | 第32-33页 |
3.4 计算模型建立 | 第33-34页 |
3.5 基础隔震剪力墙结构的动力分析方法 | 第34-39页 |
3.5.1 单质点基础隔震体系的结构动力分析 | 第35-36页 |
3.5.2 多质点基础隔震体系的结构动力分析 | 第36-38页 |
3.5.3 动力时程分析 | 第38-39页 |
3.6 时程分析地震波的选取 | 第39-41页 |
3.7 时程分析地震波的调整 | 第41-4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既有剪力墙结构隔震处理后动力性能分析 | 第43-74页 |
4.1 既有剪力墙结构隔震处理后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43-45页 |
4.1.1 结构自振周期分析 | 第43-44页 |
4.1.2 结构振型质量参与系数分析 | 第44-45页 |
4.2 既有剪力墙结构隔震处理后的时程分析 | 第45-72页 |
4.2.1 层间剪力分析 | 第45-51页 |
4.2.2 层间位移分析 | 第51-58页 |
4.2.3 层间位移角分析 | 第58-63页 |
4.2.4 楼层绝对加速度分析 | 第63-69页 |
4.2.5 顶层加速度时程曲线分析 | 第69-7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结论 | 第74-75页 |
5.2 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