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高效课堂在中国提出已经十年 | 第11页 |
1.1.2 翻转课堂的兴起掀起了中国新一轮的教改热潮 | 第11-12页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2 课题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翻转课堂下高效课堂的理论构建 | 第15-28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1.1 国外翻转课堂与高效课堂的起源与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1.2 国内翻转课堂与高效课堂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2 翻转课堂下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 | 第18-20页 |
2.2.1 建构主义学习观 | 第18-19页 |
2.2.2“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9页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9-20页 |
2.2.4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第20页 |
2.3 翻转课堂下高效课堂的概念确定 | 第20-22页 |
2.4 翻转课堂下高效课堂的模式简介 | 第22页 |
2.5 翻转课堂下高效课堂的教学原则 | 第22-25页 |
2.5.1 学生主体原则 | 第23页 |
2.5.2 情境体验原则 | 第23-24页 |
2.5.3 诱导启发原则 | 第24页 |
2.5.4 开放探究原则 | 第24-25页 |
2.6 翻转课堂下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 第25-28页 |
2.6.1 聆听讲解,熟悉基本生物学概念——课前自学法 | 第25页 |
2.6.2 教师启发,以问题为中心掌握基本规律——问题研究法 | 第25-26页 |
2.6.3 创设情境,手脑配合体验生物学发现过程——情境探究法 | 第26页 |
2.6.4 课后梳理,梳理学习内容及时反馈提高——评价反思法 | 第26页 |
2.6.5 因人而异,针对难点课下反复学习巩固——多媒体教学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翻转课堂下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 第28-34页 |
3.1 以新课标为基,分析学情,确立教学目标 | 第28页 |
3.2 教学模式的整体构建 | 第28-32页 |
3.2.1 翻转高效课堂重点在“课前”——自主学习 | 第28-30页 |
3.2.2 翻转高效课堂效果看“课上”——合作学习 | 第30-31页 |
3.2.3 翻转高效课堂巩固靠“课后”——分层提高 | 第31-32页 |
3.3 翻转课堂下高效课堂的阶段性评价和教学效果检测 | 第32-34页 |
3.3.1 翻转课堂下高效课堂的阶段性评价 | 第32-33页 |
3.3.2 翻转课堂下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检测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翻转课堂下高效课堂的实践教学案例 | 第34-60页 |
4.1 实验内容的选取与学习资料的开发 | 第34-37页 |
4.1.1 分析教材,确定实验内容 | 第34-35页 |
4.1.2 学习资料的选择和开发 | 第35-37页 |
4.2 实验对象的选择与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37-39页 |
4.2.1 立足校情,确定实验对象 | 第37-38页 |
4.2.2 明确实验条件 | 第38-39页 |
4.3 实验过程 | 第39-44页 |
4.3.1 学生课前自学与检测 | 第39-43页 |
4.3.2 课堂教学过程 | 第43页 |
4.3.3 课后巩固检测 | 第43-44页 |
4.4 实验结果分析评价 | 第44-59页 |
4.4.1 成绩结果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4.4.2 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第46-59页 |
4.5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展望 | 第60-6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5.2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