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游戏论文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前言第9-13页
    1.1 选题依据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第10页
    1.3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1 理论意义第10页
        1.3.2 现实意义第10-11页
    1.4 相关概念第11-13页
        1.4.1 阳光体育第11页
        1.4.2 课外体育运动第11页
        1.4.3 体育课第11页
        1.4.4 体育走班课第11页
        1.4.5 阳光体育大课间第11-12页
        1.4.6 身体素质第12-13页
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9页
    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4页
        2.1.1 学生体质测试方法第13-14页
        2.1.2 提高学生体质措施第14页
    2.2 国内相关研究第14-19页
        2.2.1 阳光体育内涵第14-15页
        2.2.2 阳光体育提出背景和在全国发展情况第15-16页
        2.2.3 阳光体育的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6-17页
        2.2.4 全面发展阳光体育对策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3页
    3.1 研究思路第19页
    3.2 研究对象第19页
    3.3 研究方法第19-23页
        3.3.1 文献资料法第19页
        3.3.2 访谈法第19页
        3.3.3 问卷调查法第19-21页
        3.3.4 实地调查法第21页
        3.3.5 逻辑分析法第21-23页
4 分析与讨论第23-59页
    4.1 科大附小基本情况分析第23-31页
        4.1.1 科大附小的概况及发展理念第23页
        4.1.2 科大附小体育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第23-24页
        4.1.3 科大附小对阳光体育的管理制度第24-25页
        4.1.4 科大附小阳光人均体育场地器材情况第25-31页
    4.2 科大附小体育师资情况分析第31-33页
        4.2.1 科大附小体育教师性别、年龄、职称情况第31-32页
        4.2.2 科大附小体育教师周课时与工作满意度情况第32-33页
    4.3 科大附小学生的阳光体育锻炼态度情况分析第33-36页
        4.3.1 科大附小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知情况第33-34页
        4.3.2 科大附小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第34-35页
        4.3.3 科大附小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情况第35页
        4.3.4 科大附小学生人数变化情况第35-36页
    4.4 科大附小学生家长情况分析第36-39页
        4.4.1 科大附小学生家长对阳光体育的认知情况第36-37页
        4.4.2 科大附小学生家长对阳光体育的支持情况第37页
        4.4.3 科大附小学生家长了解阳光体育的途径第37-39页
    4.5 科大附小阳光体育开展形式分析第39-53页
        4.5.1 开展形式之一-----阳光体育大课间第40-45页
            4.5.1.1 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时长第40页
            4.5.1.2 阳光体育大课间的组织方式第40-41页
            4.5.1.3 阳光体育大课间具体项目第41-44页
            4.5.1.4 阳光体育大课间的督查与鼓励制度第44-45页
            4.5.1.5 科大附小阳光体育大课间流程图第45页
        4.5.2 开展形式之二-----阳光体育课第45-49页
            4.5.2.1 阳光体育课校本教材第45-46页
            4.5.2.2 阳光体育课教学内容与选择依据第46-47页
            4.5.2.3 阳光体育课采用的教学方法第47-48页
            4.5.2.4 阳光体育课的考核方式第48页
            4.5.2.5 科大附小阳光体育课流程图第48-49页
        4.5.3 开展形式之三-----体育走班课第49-51页
            4.5.3.1 开设体育走班课的目的第49页
            4.5.3.2 体育走班课校本教材第49-50页
            4.5.3.3 体育走班课教学内容第50页
            4.5.3.4 体育走班课的分班方式第50-51页
            4.5.3.5 科大附小体育走班课流程图第51页
        4.5.4 开展形式之四-----校内体育比赛第51-53页
            4.5.4.1 校内比赛的项目设置第51-52页
            4.5.4.2 校内体育比赛的作用第52页
            4.5.4.3 校内比赛的开展方式第52-53页
    4.6 科大附小阳光体育效果分析第53-56页
        4.6.1 科大附小学生身体素质变化情况第53-55页
        4.6.2 科大附小学生身体形态变化情况第55-56页
    4.7 科大附小开展阳光体育基本经验分析第56-57页
        4.7.1 学校领导的支持使阳光体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第56页
        4.7.2 以兴趣为导向开设体育走班课,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第56页
        4.7.3 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符合自身的校本教材第56-57页
        4.7.4 完备的组织领导机构,使阳光体育各项工作分工明确第57页
        4.7.5 完善的监督和鼓励制度,提高体育教师团队的执行力第57页
    4.8 科大附小开展阳光体育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分析第57-59页
        4.8.1 开展的形式多时间长,导致体育教师工作量较大第57-58页
        4.8.2 学生数量的增长,导致体育场地不足第58-59页
5 结论与建议第59-63页
    5.1 结论第59-61页
        5.1.1 领导先进的发展理念,促使阳光体育顺利实施第59页
        5.1.2 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使阳光体育有完备的组织机构第59页
        5.1.3 合理的管理与激励制度,促进教师积极工作第59-60页
        5.1.4 通过阳光体育,学生速度、耐力、柔韧素质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60页
        5.1.5 该校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为108分钟,健身效果明显第60页
        5.1.6 体育教师工作量较大,是该校开展阳光体育的困难之一第60-61页
        5.1.7 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补习文化,不再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第61页
    5.2 建议第61-63页
        5.2.1 建议通过分散参加不同项目的方式,解决大课间场地紧张的困难第61页
        5.2.2 建议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巩固和增强已取得的健身效果第61页
        5.2.3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改造成人化体育场地器材以适合小学生使用第61页
        5.2.4 建议聘用具有体育专长的其他项目教师,减少体育教师工作量第61-63页
6 参考文献第63-67页
7 致谢第67-68页
8 附件第68-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游泳管理中心二、三线游泳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成都市大众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