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9-13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4 相关概念 | 第11-13页 |
1.4.1 阳光体育 | 第11页 |
1.4.2 课外体育运动 | 第11页 |
1.4.3 体育课 | 第11页 |
1.4.4 体育走班课 | 第11页 |
1.4.5 阳光体育大课间 | 第11-12页 |
1.4.6 身体素质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2.1.1 学生体质测试方法 | 第13-14页 |
2.1.2 提高学生体质措施 | 第14页 |
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9页 |
2.2.1 阳光体育内涵 | 第14-15页 |
2.2.2 阳光体育提出背景和在全国发展情况 | 第15-16页 |
2.2.3 阳光体育的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6-17页 |
2.2.4 全面发展阳光体育对策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3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3.3.1 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3.3.2 访谈法 | 第19页 |
3.3.3 问卷调查法 | 第19-21页 |
3.3.4 实地调查法 | 第21页 |
3.3.5 逻辑分析法 | 第21-23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23-59页 |
4.1 科大附小基本情况分析 | 第23-31页 |
4.1.1 科大附小的概况及发展理念 | 第23页 |
4.1.2 科大附小体育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 | 第23-24页 |
4.1.3 科大附小对阳光体育的管理制度 | 第24-25页 |
4.1.4 科大附小阳光人均体育场地器材情况 | 第25-31页 |
4.2 科大附小体育师资情况分析 | 第31-33页 |
4.2.1 科大附小体育教师性别、年龄、职称情况 | 第31-32页 |
4.2.2 科大附小体育教师周课时与工作满意度情况 | 第32-33页 |
4.3 科大附小学生的阳光体育锻炼态度情况分析 | 第33-36页 |
4.3.1 科大附小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知情况 | 第33-34页 |
4.3.2 科大附小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 | 第34-35页 |
4.3.3 科大附小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情况 | 第35页 |
4.3.4 科大附小学生人数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4.4 科大附小学生家长情况分析 | 第36-39页 |
4.4.1 科大附小学生家长对阳光体育的认知情况 | 第36-37页 |
4.4.2 科大附小学生家长对阳光体育的支持情况 | 第37页 |
4.4.3 科大附小学生家长了解阳光体育的途径 | 第37-39页 |
4.5 科大附小阳光体育开展形式分析 | 第39-53页 |
4.5.1 开展形式之一-----阳光体育大课间 | 第40-45页 |
4.5.1.1 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时长 | 第40页 |
4.5.1.2 阳光体育大课间的组织方式 | 第40-41页 |
4.5.1.3 阳光体育大课间具体项目 | 第41-44页 |
4.5.1.4 阳光体育大课间的督查与鼓励制度 | 第44-45页 |
4.5.1.5 科大附小阳光体育大课间流程图 | 第45页 |
4.5.2 开展形式之二-----阳光体育课 | 第45-49页 |
4.5.2.1 阳光体育课校本教材 | 第45-46页 |
4.5.2.2 阳光体育课教学内容与选择依据 | 第46-47页 |
4.5.2.3 阳光体育课采用的教学方法 | 第47-48页 |
4.5.2.4 阳光体育课的考核方式 | 第48页 |
4.5.2.5 科大附小阳光体育课流程图 | 第48-49页 |
4.5.3 开展形式之三-----体育走班课 | 第49-51页 |
4.5.3.1 开设体育走班课的目的 | 第49页 |
4.5.3.2 体育走班课校本教材 | 第49-50页 |
4.5.3.3 体育走班课教学内容 | 第50页 |
4.5.3.4 体育走班课的分班方式 | 第50-51页 |
4.5.3.5 科大附小体育走班课流程图 | 第51页 |
4.5.4 开展形式之四-----校内体育比赛 | 第51-53页 |
4.5.4.1 校内比赛的项目设置 | 第51-52页 |
4.5.4.2 校内体育比赛的作用 | 第52页 |
4.5.4.3 校内比赛的开展方式 | 第52-53页 |
4.6 科大附小阳光体育效果分析 | 第53-56页 |
4.6.1 科大附小学生身体素质变化情况 | 第53-55页 |
4.6.2 科大附小学生身体形态变化情况 | 第55-56页 |
4.7 科大附小开展阳光体育基本经验分析 | 第56-57页 |
4.7.1 学校领导的支持使阳光体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 第56页 |
4.7.2 以兴趣为导向开设体育走班课,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 第56页 |
4.7.3 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符合自身的校本教材 | 第56-57页 |
4.7.4 完备的组织领导机构,使阳光体育各项工作分工明确 | 第57页 |
4.7.5 完善的监督和鼓励制度,提高体育教师团队的执行力 | 第57页 |
4.8 科大附小开展阳光体育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 第57-59页 |
4.8.1 开展的形式多时间长,导致体育教师工作量较大 | 第57-58页 |
4.8.2 学生数量的增长,导致体育场地不足 | 第58-59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9-63页 |
5.1 结论 | 第59-61页 |
5.1.1 领导先进的发展理念,促使阳光体育顺利实施 | 第59页 |
5.1.2 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使阳光体育有完备的组织机构 | 第59页 |
5.1.3 合理的管理与激励制度,促进教师积极工作 | 第59-60页 |
5.1.4 通过阳光体育,学生速度、耐力、柔韧素质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 第60页 |
5.1.5 该校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为108分钟,健身效果明显 | 第60页 |
5.1.6 体育教师工作量较大,是该校开展阳光体育的困难之一 | 第60-61页 |
5.1.7 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补习文化,不再参与课余体育锻炼 | 第61页 |
5.2 建议 | 第61-63页 |
5.2.1 建议通过分散参加不同项目的方式,解决大课间场地紧张的困难 | 第61页 |
5.2.2 建议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巩固和增强已取得的健身效果 | 第61页 |
5.2.3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改造成人化体育场地器材以适合小学生使用 | 第61页 |
5.2.4 建议聘用具有体育专长的其他项目教师,减少体育教师工作量 | 第61-63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7 致谢 | 第67-68页 |
8 附件 | 第68-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