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1-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14页 |
1.4 本文结构 | 第14-15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服务意识概念的厘定 | 第16-27页 |
2.1 服务 | 第16-18页 |
2.2 意识 | 第18-20页 |
2.3 服务意识与大学生服务意识 | 第20-22页 |
2.4 服务意识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 第22-25页 |
2.4.1 服务意识与公民意识 | 第22-23页 |
2.4.2 服务意识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 | 第23-24页 |
2.4.3 服务意识与敬业、责任、奉献 | 第24页 |
2.4.4 服务意识与组织公民行为 | 第24-25页 |
2.4.5 服务意识与亲社会行为 | 第25页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服务意识研究的背景与发展 | 第27-38页 |
3.1 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下的服务意识研究 | 第27页 |
3.2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服务意识研究 | 第27-28页 |
3.3 服务意识研究的发展 | 第28-33页 |
3.3.1 服务经济的推动 | 第28-30页 |
3.3.2 公共服务理念的创新 | 第30-31页 |
3.3.3 志愿服务意识研究 | 第31-33页 |
3.4 服务意识影响因素探析 | 第33-37页 |
3.4.1 集体潜意识对服务意识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2 组织制度与文化 | 第34-35页 |
3.4.3 情境对服务意识的影响 | 第35页 |
3.4.4 个体价值观念 | 第35页 |
3.4.5 移情对服务意识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6 教育对服务意识的影响 | 第36页 |
3.4.7 服务体验对服务意识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37-38页 |
第4章 组织的服务意识现状与需求研究 | 第38-49页 |
4.1 组织员工服务意识现状研究 | 第38-40页 |
4.1.1 组织员工服务意识结构 | 第38-39页 |
4.1.2 组织员工服务意识现状 | 第39-40页 |
4.2 员工服务意识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 第40-46页 |
4.2.1 年龄 | 第41-42页 |
4.2.2 职位 | 第42-43页 |
4.2.3 工作年限 | 第43-44页 |
4.2.4 学历 | 第44-45页 |
4.2.5 其他非显著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4.3 组织服务意识需求研究 | 第46-47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47-49页 |
第5章 大学生服务意识实证研究 | 第49-85页 |
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49页 |
5.2 问卷设计与预测验 | 第49页 |
5.3 正式测验 | 第49-68页 |
5.3.1 样本拆分 | 第49-50页 |
5.3.2 被试分布 | 第50-52页 |
5.3.3 项目分析 | 第52-54页 |
5.3.4 因素分析 | 第54-63页 |
5.3.5 信度效度研究 | 第63-66页 |
5.3.6 服务意识现状水平 | 第66-68页 |
5.4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服务意识差异 | 第68-84页 |
5.4.1 不同性别对大学生服务意识的影响 | 第68页 |
5.4.2 不同生源地对大学生服务意识的影响 | 第68-69页 |
5.4.3 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服务意识的影响 | 第69-71页 |
5.4.4 不同专业对大学生服务意识的影响 | 第71-75页 |
5.4.5 是否党员对大学生服务意识的影响 | 第75页 |
5.4.6 有志愿服务经历与否对服务意识的影响 | 第75-76页 |
5.4.7 有兼职经历与否对大学生服务意识的影响 | 第76-77页 |
5.4.8 曾任学生干部与否对服务意识的影响 | 第77页 |
5.4.9 最高担任的学生干部职位的影响 | 第77-81页 |
5.4.10 广州大学城不同高校间学生服务意识比较 | 第81-84页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84-85页 |
第6章 组织需求与大学生服务意识现状比较 | 第85-99页 |
6.1 比较的可行性分析 | 第85-86页 |
6.2 定性比较 | 第86-89页 |
6.2.1 结构比较 | 第86-87页 |
6.2.2 项目比较 | 第87-88页 |
6.2.3 水平比较 | 第88页 |
6.2.4 影响因素比较 | 第88-89页 |
6.2.5 定性分析小结 | 第89页 |
6.3 定量比较 | 第89-97页 |
6.3.1 两问卷共同保留题项定量比较 | 第90-91页 |
6.3.2 大学生问卷保留项与组织员工问卷剔除项的对应比较 | 第91-93页 |
6.3.3 组织员工问卷的保留项与大学生问卷剔除项的对应项比较 | 第93-96页 |
6.3.4 定量分析小结 | 第96-97页 |
6.4 小结与讨论 | 第97-99页 |
第7章 大学生服务意识培养探索 | 第99-113页 |
7.1 大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环境 | 第99-102页 |
7.1.1 社会环境 | 第99-100页 |
7.1.2 大学育人环境 | 第100-102页 |
7.1.3 网络环境 | 第102页 |
7.2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 第102-103页 |
7.3 提升大学生服务意识的有效途径 | 第103-113页 |
7.3.1 深化育人理念,营造服务氛围 | 第103-104页 |
7.3.2 关注社会热点,改革课堂教育 | 第104-105页 |
7.3.3 抓好党员教育,树立服务榜样 | 第105页 |
7.3.4 创造实践机会,加强服务指导 | 第105-107页 |
7.3.5 开展服务学习,促进知行合一 | 第107-108页 |
7.3.6 完善学科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 第108-109页 |
7.3.7 结合心理辅导,创新教育模式 | 第109-110页 |
7.3.8 重视主体教育,细化就业辅导 | 第110-113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8页 |
8.1 本文结论 | 第113-116页 |
8.2 不足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8.2.1 研究局限性 | 第116-117页 |
8.2.2 研究展望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附录 | 第124-132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清单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