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摘要 | 第12页 |
1. 引言 | 第12-13页 |
2. 酰胺类除草剂 | 第13-14页 |
3. 敌草胺 | 第14-16页 |
3.1 敌草胺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4-15页 |
3.2 敌草胺在土壤中的迁移 | 第15页 |
3.3 敌草胺对农作物的生物毒性 | 第15-16页 |
4. 可溶性有机物 | 第16-20页 |
4.1 可溶性有机物的定义、来源及组成 | 第16-18页 |
4.2 可溶性有机物对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 第18-20页 |
4.2.1 可溶性有机物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 | 第18页 |
4.2.2 可溶性有机物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和解吸附的影响 | 第18-19页 |
4.2.3 可溶性有机物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 | 第19-20页 |
4.2.4 可溶性有机物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20页 |
5. 本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DOM对油菜组织吸收敌草胺残留量的影响 | 第26-34页 |
摘要 | 第26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2.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3.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3.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27页 |
3.2 标准溶液的配置 | 第27页 |
3.3 DOM的提取 | 第27页 |
3.4 油菜幼苗的培养 | 第27-28页 |
3.5 油菜根、叶和土壤样品分析 | 第28页 |
3.5.1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 第28页 |
3.5.2 植物样品分析方法 | 第28页 |
4. 试验结果 | 第28-32页 |
4.1 油菜样品的提取和净化 | 第28-30页 |
4.2 油菜样品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 第30-31页 |
4.3 DOM作用下对油菜吸收敌草胺残留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5.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第三章 DOM作用下敌草胺对油菜幼苗生物毒性的影响 | 第34-52页 |
摘要 | 第34-35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2. 仪器设备 | 第35页 |
3. 试验方法 | 第35-38页 |
3.1 油菜植株的培养与处理 | 第35页 |
3.2 油菜生物量的测定 | 第35页 |
3.3 油菜组织中TBARS的含量测定 | 第35-36页 |
3.4 油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3.5 油菜叶片中O_2~-和H_2O_2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3.6 抗氧化酶活力的测定 | 第36-37页 |
3.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7-38页 |
3.7.1 粗酶液的制备 | 第37页 |
3.7.2 制胶 | 第37页 |
3.7.3 点样 | 第37-38页 |
3.7.4 电泳 | 第38页 |
3.7.5 染色 | 第38页 |
4. 结果和讨论 | 第38-49页 |
4.1 敌草胺对油菜生长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 敌草胺对油菜组织中TBARS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 DOM作用下敌草胺对油菜生长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 DOM作用下敌草胺对油菜叶绿素和TBARS的影响 | 第41-42页 |
4.5 DOM作用下敌草胺对油菜叶片中O_2~-和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4.6 DOM作用下敌草胺对油菜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47页 |
4.7 DOM作用下敌草胺对油菜SOD、POD、CAT同工酶谱的影响 | 第47-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四章 DOM与敌草胺结合特征的研究 | 第52-60页 |
摘要 | 第5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2. 仪器设备 | 第52-53页 |
3. 试验方法 | 第53页 |
3.1 可溶性有机物的提取 | 第53页 |
3.2 DOM元素组成和灰分测定 | 第53页 |
3.3 DOM与敌草胺结合物的制备 | 第53页 |
3.4 DOM及DOM与敌草胺结合物的结构分析 | 第53页 |
3.4.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页 |
3.4.2 荧光光谱分析 | 第53页 |
4. 结果和讨论 | 第53-58页 |
4.1 DOM的理化性质 | 第53-54页 |
4.2 DOM及DOM与敌草胺结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4-56页 |
4.3 DOM及其与敌草胺结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56-58页 |
5.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全文结论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