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5页 |
一、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时代特征 | 第15-22页 |
(一) 价值取向及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内涵 | 第15-17页 |
1. 价值观与价值取向 | 第15-16页 |
2.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征 | 第17-22页 |
1. 价值取向层次趋于多元化,更具兼容性 | 第17-18页 |
2. 价值取向目标趋于现实化,更具务实性 | 第18-19页 |
3. 价值取向主体趋于个体化,更具主体性 | 第19-20页 |
4. 价值取向标准趋于宽容化,更具可塑性 | 第20-22页 |
二、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37页 |
(一)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1. 行为方式上的利己主义 | 第22-23页 |
2. 价值实现途径的投机化 | 第23-24页 |
3. 人生态度上的享乐主义 | 第24-25页 |
4. 人生信仰的迷茫与缺失 | 第25-26页 |
5. 社会交往上的诚信缺失 | 第26-27页 |
(二) 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 第27-37页 |
1. 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外在因素 | 第27-32页 |
2. 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自身因素 | 第32-37页 |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对策 | 第37-46页 |
(一) 教育引导 | 第37-41页 |
1. 学校教育 | 第38-40页 |
2. 心理教育 | 第40页 |
3. 家庭教育 | 第40-41页 |
(二) 文化引领 | 第41-44页 |
1. 校园文化引领 | 第41-43页 |
2. 传统文化引领 | 第43-44页 |
(三) 实践锻炼 | 第44-46页 |
1. 社会实践 | 第44-45页 |
2. 生活感悟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