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论文--骨骼疾病论文

小分子调控的骨吸收过程及骨细胞内酶活力测试

内容提要第5-7页
中文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第16-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52页
    第一节 骨的代谢第18页
    第二节 骨吸收与骨形成第18-19页
    第三节 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的信号通路第19-21页
    第四节 组织蛋白酶 K 的结构与功能第21-22页
    第五节 组织蛋白酶 K 在骨吸收过程中的作用第22-23页
    第六节 组织蛋白酶 K 抑制剂对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炎的治疗第23-24页
    第七节 组织蛋白酶 K 抑制剂第24-27页
    第八节 碱性磷酸酶的生物学作用与功能第27页
    第九节 碱性磷酸酶的酶活力测定第27-29页
    第十节 生物酶活力的红外光谱检测第29-35页
        1.10.1 体外及细胞内生物酶活力的红外光谱测定第30-32页
        1.10.2 红外光谱对体外及细胞内生物酶抑制剂的筛选第32-35页
    第十一节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5-37页
        1.11.1 组织蛋白酶 K 抑制剂对骨矿化及骨吸收的影响第36页
        1.11.2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基质囊泡水解焦磷酸盐过程的监测研究第36-37页
        1.11.3 活细胞生物酶活力的红外光谱测试第37页
    第十二节 动物伦理学说明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52页
第二章 拟肽肼腈类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对骨矿化及骨吸收的调控研究第52-74页
    第一节 引言第52-53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53-60页
        2.2.1 细胞培养及模型建立第53-56页
        2.2.2 细胞存活率检测第56页
        2.2.3 钙结节染色实验第56-57页
        2.2.4 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第57页
        2.2.5 明胶酶谱法测定组织蛋白酶 K 活力第57-58页
        2.2.6 破骨细胞的 TRAP 染色第58页
        2.2.7 骨吸收效应分析第58-59页
        2.2.8 统计学分析第59-60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60-69页
        2.3.1 组织蛋白酶 K 抑制剂对细胞毒性的影响第60-61页
        2.3.2 组织蛋白酶 K 抑制剂对骨矿化的影响第61-63页
        2.3.3 明胶酶谱法测定抑制剂对细胞内组织蛋白酶 K 的抑制效应第63-65页
        2.3.4 组织蛋白酶 K 抑制剂对骨吸收的影响第65-69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第三章 基质囊泡水解焦磷酸盐的原位红外光谱检测第74-98页
    第一节 引言第74-75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75-79页
        3.2.1 基质囊泡的提取第75-77页
        3.2.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77页
        3.2.3 矿化分析第77页
        3.2.4 基质囊泡内碱性磷酸酶的活力测定第77-78页
        3.2.5 基质囊泡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第78页
        3.2.6 红外光谱对基质囊泡中矿物的检测第78-79页
        3.2.7 红外光谱对焦磷酸盐水解过程的监测第79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79-89页
        3.3.1 基质囊泡的表征第79-83页
        3.3.2 基质囊泡内 TNAP 酶活力的红外光谱分析第83-89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8页
第四章 活细胞内生物酶活力的红外光谱测试第98-118页
    第一节 引言第98-99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99-102页
        4.2.1 原代成骨细胞和 Sao-2 细胞培养第99-100页
        4.2.2 红外光谱对蛋白浓度的定量分析第100-101页
        4.2.3 细胞内生物酶活力的红外光谱检测第101-102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102-113页
        4.3.1 不同生理底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第102-104页
        4.3.2 蛋白浓度的标准曲线测定第104-105页
        4.3.3 Saos-2 细胞内 TNAP 酶活力的红外光谱测定第105-111页
        4.3.4 活细胞内 TNAP 酶活力的红外光谱分析第111-11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第118-12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嗜盐曲霉抗逆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高效非掺杂红色电致发光材料的理论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