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以及框架 | 第10-1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0-12页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4.1 国外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4.2 国内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4.3 新型城镇化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2 理论研究基础 | 第15-21页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5-16页 |
2.1.1 新型城镇化 | 第15页 |
2.1.2 城乡空间结构 | 第15-16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16-18页 |
2.2.1 共生理论 | 第16页 |
2.2.2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16-17页 |
2.2.3 空间布局理论 | 第17-18页 |
2.2.4 区域分工理论 | 第18页 |
2.3 新型城镇化对城乡空间结构的发展要求 | 第18-21页 |
2.3.1 注重人文发展 | 第18-19页 |
2.3.2 注重集约发展 | 第19-20页 |
2.3.3 注重绿色发展 | 第20-21页 |
3 广西城乡空间结构发展现状 | 第21-47页 |
3.1 城乡规模空间 | 第21-30页 |
3.1.1 人口空间分布 | 第21-23页 |
3.1.2 城镇规模结构 | 第23-25页 |
3.1.3 经济规模空间 | 第25-30页 |
3.2 城乡产业空间 | 第30-42页 |
3.2.1 产业结构分析 | 第30-35页 |
3.2.2 产业集聚分析 | 第35-40页 |
3.2.3 产业集群分析 | 第40-42页 |
3.3 城乡建设空间 | 第42-44页 |
3.3.1 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布 | 第42-43页 |
3.3.2 交通设施空间分布 | 第43-44页 |
3.4 城乡生态空间 | 第44-47页 |
3.4.1 自然环境条件 | 第44-45页 |
3.4.2 生态功能区分布 | 第45-47页 |
4 广西城乡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4.1 需促进人口与产业协调,保障城乡空间人本发展 | 第47页 |
4.2 需促进城镇、城乡协调,保障城乡空间集约发展 | 第47-48页 |
4.3 需促进产业与环境协调,保障城乡空间绿色发展 | 第48-50页 |
5 广西城乡空间结构优化思路及对策 | 第50-58页 |
5.1 优化思路 | 第50-56页 |
5.1.1 优化原则 | 第50页 |
5.1.2 优化内容 | 第50-56页 |
5.2 优化对策 | 第56-58页 |
5.2.1 加强重点镇及中心村建设,塑造新型城乡体系 | 第56页 |
5.2.2 继续完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加快中小城市发展步伐 | 第56页 |
5.2.3 打破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壁垒,引导资源要素畅通流动 | 第56-57页 |
5.2.4 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强化欠发达地区交通建设 | 第57页 |
5.2.5 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地区环保力度 | 第57页 |
5.2.6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保障区域财政资金平衡发展 | 第57-58页 |
6 总结及展望 | 第58-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