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6页 |
1.2.1 大豆籽粒物理力学性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大豆籽粒建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第2章 大豆籽粒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与分析 | 第18-4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大豆籽粒物理性质的测试与分析 | 第18-25页 |
2.2.1 大豆籽粒含水率的测试与分析 | 第18-20页 |
2.2.2 大豆籽粒三轴尺寸的测试与分析 | 第20-24页 |
2.2.3 大豆籽粒密度的测试与分析 | 第24-25页 |
2.3 大豆籽粒力学性质的测试与分析 | 第25-39页 |
2.3.1 大豆籽粒静摩擦系数的测试与分析 | 第25-27页 |
2.3.2 大豆籽粒滚动摩擦系数的测试与分析 | 第27-29页 |
2.3.3 大豆籽粒弹性模量和刚度系数的测试与分析 | 第29-34页 |
2.3.4 大豆籽粒碰撞恢复系数的测试与分析 | 第34-39页 |
2.4 小结 | 第39-42页 |
第3章 基于多球充填的大豆籽粒建模方法研究 | 第42-64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大豆籽粒形状的研究 | 第42-48页 |
3.2.1 单粒大豆籽粒轮廓数据的获取 | 第42-43页 |
3.2.2 单粒大豆籽粒与椭球在外形上的比较 | 第43-45页 |
3.2.3 单粒大豆籽粒与椭球的数值比较 | 第45-48页 |
3.3 大豆籽粒模型的建立 | 第48-62页 |
3.3.1 单粒大豆籽粒充填建模方法 | 第48-54页 |
3.3.2 单粒大豆籽粒3种几何模型的确定 | 第54-57页 |
3.3.3 单粒大豆籽粒几何模型适用情况的讨论 | 第57-61页 |
3.3.4 大豆籽粒群体的建模方法 | 第61-62页 |
3.4 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大豆籽粒建模方法的验证及分析 | 第64-86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大豆籽粒堆积试验与离散元法仿真分析 | 第64-73页 |
4.2.1 大豆籽粒堆积角的试验测试 | 第64-65页 |
4.2.2 大豆籽粒仿真中参数的选取及标定 | 第65-69页 |
4.2.3 大豆籽粒堆积过程的离散元法仿真分析 | 第69-70页 |
4.2.4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70-73页 |
4.3 大豆籽粒自流筛分试验与离散元法仿真分析 | 第73-83页 |
4.3.1 大豆籽粒自流筛分试验测试 | 第73-75页 |
4.3.2 大豆籽粒自流筛分试验的离散元法仿真分析 | 第75-77页 |
4.3.3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77-80页 |
4.3.4 建模方法的进一步验证 | 第80-83页 |
4.4 参数灵敏度分析 | 第83-85页 |
4.4.1 不同剪切模量对堆积角的影响 | 第83-84页 |
4.4.2 不同静摩擦系数对堆积角的影响 | 第84页 |
4.4.3 不同滚动摩擦系数对堆积角的影响 | 第84页 |
4.4.4 不同碰撞恢复系数对堆积角的影响 | 第84-85页 |
4.5 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90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6-88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