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一、引言 | 第8-12页 |
| (一) 课题来源 | 第8-9页 |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 1.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 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 (三) 研究现状与创新点 | 第9-11页 |
|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二、生本理念的理念概述 | 第12-15页 |
| (一) 生本理念与生本课堂的概述 | 第12页 |
| 1. 生本理念概述 | 第12页 |
| 2. 生本课堂概述 | 第12页 |
| (二) 生本理念与涉及到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15页 |
| 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2-13页 |
| 2.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3-14页 |
| 3. 认知——发现理论 | 第14-15页 |
| 三、生本理念的教学应用分析 | 第15-21页 |
| (一) 生本理念在非美术学科的应用情况分析 | 第15-16页 |
| 1. 在语文学科的应用 | 第15页 |
| 2. 在政治学科的应用 | 第15-16页 |
| 3. 在音乐学科的应用 | 第16页 |
| (二) 生本理念在非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对高中美术学科的启示 | 第16-17页 |
| (三) 高中美术课堂应用生本理念的特点 | 第17-20页 |
| 1. “四突出” | 第17-19页 |
| 2. “三转变” | 第19-20页 |
| (四) 高中美术课堂应用生本理念的可行性 | 第20-21页 |
| 四、生本理念在高中美术课堂的应用实践 | 第21-35页 |
| (一) 生本课堂的教学实践 | 第21-25页 |
| 1. 明确教学目标 | 第21页 |
| 2. 分析教学现状 | 第21-22页 |
| 3. 设置引人入胜的导入方式 | 第22-23页 |
| 4. 创设前置性作业 | 第23-24页 |
| 5. 合作学习为主 | 第24-25页 |
| (二) 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 | 第25-26页 |
| 1. 问题讨论模式 | 第25页 |
| 2. 情境感受模式 | 第25页 |
| 3. 游戏体验模式 | 第25-26页 |
| (三) 生本课堂的教学评价 | 第26-28页 |
| 1. 学生自评 | 第27页 |
| 2. 小组互评 | 第27-28页 |
| 3. 教师点评 | 第28页 |
| (四) 生本课堂的教学案例 | 第28-35页 |
| 1. 教学案例《趣味创意POP字体设计》 | 第28-31页 |
| 2. 教学案例《仿生建筑设计》 | 第31-35页 |
| 五、生本理念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应用的思考 | 第35-36页 |
| (一) 课堂时间与教学目标相冲突 | 第35页 |
| (二) 生本课堂环境还需要进一步营造 | 第35-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注释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 附录1 关于现阶段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调查报告 | 第39-41页 |
| 附录2 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美术教学现状调查表 | 第41-42页 |
| 附录3 上课照片与部分学生的作品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