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史论文

庚款教授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3页
    一、问题的缘起第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1页
    三、选题意义第11-12页
    四、研究方法第12-13页
        1、文献研究法第12页
        2、发展分析法第12-13页
第二章 庚款教授席的产生第13-16页
    一、庚子赔款的产生第13-14页
    二、美国庚款的产生第14-15页
    三、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创立第15-16页
第三章 庚款教授席设立的动因第16-18页
    一、设立科学教授席的动因第16页
    二、设立科学研究教授席的动因第16-18页
第四章 设立庚款教授席的相关计划及其办法第18-23页
    一、科学教授席设置的计划及其办法第18-21页
        (一)《设立科学教席计划书》的制定第18-19页
        (二)《设立科学教席计划书说明》的出台第19-20页
        (三)《科学教席分配办法》的制定第20-21页
    二、科学研究教授席的设置的计划及其办法第21-23页
        (一)《设立科学研究教授席办法》的出台第21页
        (二)《科学研究教授席办法》的制定第21-23页
第五章 庚款教授席的实施及其效果第23-42页
    一、科学教授席的具体实施及其调整第23-30页
        (一)科学教授席实施初期(1927-1929)第23-25页
        (二)科学教授席发展高潮(1930-1932)第25-28页
        (三)科学教授席发展后期(1933-1935)第28-29页
        科学教授席总表第29-30页
    二、科学教授席的成效第30-36页
        (一)学科角度第30-31页
        (二)学校角度第31页
        (三)教授角度第31页
        (四)休假角度第31-34页
        (五)设备角度第34-35页
        (六)科研成果角度第35-36页
    三、科学研究教授席的具体实施第36-37页
    四、科学研究教授席的成效第37-42页
        (一)地质学第37-38页
        (二)考古学第38-39页
        (三)动物学第39-41页
        (四)植物学第41-42页
第六章 庚款教授席对现代科教的影响第42-46页
    一、对中等教育的影响第42-43页
        (一)加强中等教育师资,提高中等教育质量第42页
        (二)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推动科学教育的推广第42-43页
    二、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第43-46页
        (一)培养高等教育人才,保存并提高了中国的科研实力。第43-44页
        (二)充实高等教育的设备,奠定中国的科研基础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9-50页
附表第50-59页
    附表一 科学教授席年表 1927-1935(除1934年)第50-54页
    附表二 《结束科学教席及科学教授休假办法》第54页
    附表三 《设立科学教席计划书》第54-56页
    附表四 《设立科学教席计划书说明》第56-57页
    附表五 《科学教席分配办法》第57页
    附表六 《设立科学研究教授席办法》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访问热度分类的元数据副本技术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