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缩略词简表 | 第9-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阿卡波糖发酵菌渣处理方法介绍 | 第14页 |
1.2 放线菌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细菌细胞壁肽聚糖(PG)的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1.3.1 肽聚糖的特性 | 第15-17页 |
1.3.1.1 糖链 | 第17页 |
1.3.1.2 肽部分 | 第17页 |
1.3.2 PG的提取 | 第17-19页 |
1.3.3 PG的生物活性和功能 | 第19-22页 |
1.3.3.1 PG的免疫作用机制 | 第19-20页 |
1.3.3.2 PG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4 课题设计及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肽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及组分分析 | 第23-52页 |
前言 | 第23-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1 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2.1.2 放线菌肽聚糖(PG)的菌渣的预处理 | 第26页 |
2.2 去除磷壁酸方法的研究 | 第26-28页 |
2.2.1 传统溶液法去除磷壁酸 | 第26页 |
2.2.2 机械球磨法除去除磷壁酸 | 第26页 |
2.2.3 菌渣肽聚糖磷壁酸去除率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4 菌渣肽聚糖破坏程度检测 | 第27-28页 |
2.3 去除蛋白质方法的研究 | 第28-29页 |
2.3.1 传统溶液法去除蛋白质 | 第28页 |
2.3.2 机械球磨法去除蛋白质 | 第28页 |
2.3.3 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检测 | 第28-29页 |
2.4 传统溶液法与机械球磨法提取肽聚糖总路线 | 第29页 |
2.5 放线菌肽聚糖的初步鉴定和相关分析 | 第29-32页 |
2.5.1 溶菌酶消化实验 | 第29页 |
2.5.2 氨基酸组分分析实验 | 第29-30页 |
2.5.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页 |
2.5.4 肽聚糖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 第30-32页 |
2.5.4.1 中性糖含量测定 | 第30页 |
2.5.4.2 氨基己糖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2.5.4.3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31-32页 |
2.5.4.4 脂质含量测定 | 第32页 |
2.5.4.5 总磷含量测定 | 第32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32-51页 |
2.6.1 传统溶液法去除磷璧酸研究 | 第33-35页 |
2.6.1.1 TCA用量对磷壁酸去除的影响 | 第33-34页 |
2.6.1.2 温度、时间对磷壁酸去除的影响 | 第34-35页 |
2.6.2 机械球磨法去除磷壁酸单因素实验 | 第35-38页 |
2.6.2.1 碱类别对磷壁酸去除及肽聚糖破坏的影响 | 第35-36页 |
2.6.2.2 碱用量对磷壁酸去除及肽聚糖破坏的影响 | 第36页 |
2.6.2.3 球磨时间对磷壁酸去除及肽聚糖破坏的影响 | 第36-37页 |
2.6.2.4 球磨转速对磷壁酸去除及肽聚糖破坏效果 | 第37-38页 |
2.6.2.5 球料比对磷壁酸去除及肽聚糖破坏的影响 | 第38页 |
2.6.3 机械球磨法去除磷壁酸响应面结果 | 第38-42页 |
2.6.3.1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8-41页 |
2.6.3.2 磷壁酸去除工艺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 第41-42页 |
2.6.4 传统溶液法去除蛋白质研究 | 第42-43页 |
2.6.4.1 SDS用量对蛋白质去除效果 | 第42页 |
2.6.4.2 时间、温度对蛋白质去除的影响 | 第42-43页 |
2.6.5 机械球磨法去除蛋白质研究 | 第43-46页 |
2.6.5.1 球磨时间对蛋白质去除作用考察 | 第43-44页 |
2.6.5.2 助剂用量对蛋白质去除作用考察 | 第44-45页 |
2.6.5.3 球料比对蛋白质去除作用考察 | 第45页 |
2.6.5.4 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 | 第45-46页 |
2.6.6 传统溶液法与机械球磨法工艺比较 | 第46-48页 |
2.6.7 溶菌酶消化实验 | 第48页 |
2.6.8 氨基酸组分分析 | 第48-49页 |
2.6.9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50页 |
2.6.10 肽聚糖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肽聚糖可溶性片段分离纯化与生物活性研究 | 第52-67页 |
前言 | 第52-54页 |
3.1 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4-55页 |
3.2 HPLC液相条件及半制备液相条件 | 第55页 |
3.3 可溶性肽聚糖(SPG)提取时间的研究 | 第55页 |
3.4 SPG组分分析与制备 | 第55页 |
3.5 SPG组分的脱盐纯化 | 第55-56页 |
3.6 SPG-1 对鼠免疫活性影响实验 | 第56-57页 |
3.6.1 SPG-1 对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影响 | 第56页 |
3.6.1.1 脾脏淋巴细胞悬液制备 | 第56页 |
3.6.1.2 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第56页 |
3.6.2 SPG-1 对鼠巨噬细胞的体外免疫刺激实验 | 第56-57页 |
3.6.2.1 巨噬细胞培养 | 第56-57页 |
3.6.2.2 细胞因子检测 | 第57页 |
3.7 SPG-1 对肿瘤细胞抑制实验 | 第57-58页 |
3.8 数据统计 | 第58页 |
3.9 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3.9.1 溶菌酶酶解时间的研究 | 第58-59页 |
3.9.2 SPG组分分析与制备 | 第59-60页 |
3.9.3 SPG-1 组分的脱盐纯化 | 第60页 |
3.9.4 SPG-1 对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研究 | 第60-61页 |
3.9.5 SPG-1 对巨噬细胞体外刺激研究 | 第61-62页 |
3.9.6 SPG-1 对raw264.7 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效果 | 第62-64页 |
3.9.7 SPG-1 对A549、HT29、Eca-109、对HepG2癌细胞的抑制效果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