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1-2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一)学科建设语境下比较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二)美国大学比较教育学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相关会议与调查研究 | 第13-15页 |
(三)美国比较教育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 第15-17页 |
(四)关于美国大学的比较教育学项目的研究 | 第17-18页 |
三、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8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8-19页 |
(二)案例的选取 | 第19-20页 |
五、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一)培养模式及研究生培养模式 | 第20-21页 |
(二)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 | 第21-22页 |
第一章 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概况 | 第22-42页 |
一、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历程 | 第22-31页 |
(一)二战结束前美国比较教育学的课程及研究生培养 | 第22-23页 |
(二)20 世纪 50、60 年代美国比较教育学教学和研究生项目的发展 | 第23-24页 |
(三)20 世纪 70、80 年代美国比较教育学研究生项目的削减与扩充 | 第24-25页 |
(四)两个时间节点上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1994 年与2017年 | 第25-31页 |
二、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开设大学及相关机构 | 第31-33页 |
(一)美国开设比较教育学硕士生项目的大学 | 第31-32页 |
(二)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相关研究中心 | 第32-33页 |
三、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教师团队 | 第33-38页 |
(一)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教师团队的人数与学术头衔的分布 | 第33-34页 |
(二)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教师的教育经历 | 第34-36页 |
(三)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教师的研究区域 | 第36-38页 |
四、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学生的发展规划与毕业去向 | 第38-42页 |
第二章 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培养目标 | 第42-47页 |
一、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培养目标的共性特征 | 第42-44页 |
(一)强调与实践的联系 | 第42-43页 |
(二)强调跨学科性或多学科性 | 第43页 |
(三)涉及的区域多样化 | 第43-44页 |
二、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培养理念的不同侧重点 | 第44-47页 |
(一)与政策分析密切联系——以斯坦福大学国际比较教育学项目为例 | 第44-45页 |
(二)多学科——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科学与比较教育学项目为例 | 第45-46页 |
(三)国际教育发展——以哥伦比亚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的项目为例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 | 第47-60页 |
一、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与学分要求 | 第47-48页 |
二、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必修课程 | 第48-51页 |
(一)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必修课程的类别 | 第48-50页 |
(二)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必修课程的侧重点 | 第50-51页 |
三、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选修课程 | 第51-58页 |
(一)可选范围明确到课程名称的选修课程方案 | 第51-56页 |
(二)仅划分类别的选修课程方案 | 第56-58页 |
四、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的特点 | 第58-60页 |
(一)各课程模块的目的明确 | 第58页 |
(二)选修课程的针对性强 | 第58页 |
(三)以问题为导向开设课程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教学与管理 | 第60-70页 |
一、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教学形式 | 第60-64页 |
(一)合作教学与单独开课 | 第60-62页 |
(二)以研讨班的形式为主 | 第62-64页 |
二、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教学质量控制 | 第64-65页 |
(一)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评价 | 第64-65页 |
(二)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论文评审 | 第65页 |
三、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教学组织管理 | 第65-70页 |
(一)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招生管理 | 第66-68页 |
(二)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学生咨询 | 第68页 |
(三)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学籍与资料管理 | 第68页 |
(四)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就业服务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活动 | 第70-75页 |
一、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学位论文 | 第70-73页 |
(一)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 | 第70-72页 |
(二)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 第72-73页 |
二、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科研项目与实地调查 | 第73-74页 |
三、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的会议、研讨及学生活动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 第75-87页 |
一、教师指导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 第75-76页 |
(一)贯穿整个培养过程 | 第75页 |
(二)从制度上确保以学生的研究为中心 | 第75-76页 |
(三)学生有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 | 第76页 |
二、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 第76-79页 |
(一)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 | 第76页 |
(二)理论的本土化应用——通过特定选题进行实地调查 | 第76-79页 |
三、硕士生培养与博士生培养的关系 | 第79-81页 |
(一)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案具有连续性 | 第80-81页 |
(二)申请过程弹性化且有益于入学适应 | 第81页 |
四、比较教育学研究生项目对培养比较教育研究者的贡献 | 第81-85页 |
(一)比较教育学研究生项目的历史积淀对其培养理念与课程教学的影响 | 第82-83页 |
(二)长期维持比较教育学研究生学位项目的挑战 | 第83-85页 |
五、美国比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后记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