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2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3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趋势预测研究综述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土地生态安全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4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2.1.1 经济发展新常态 | 第19页 |
2.1.2 土地生态安全 | 第19-20页 |
2.1.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生态安全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页 |
2.2.3 系统学理论 | 第21-22页 |
2.2.4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第22页 |
2.3 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土地生态安全相关性分析 | 第22-24页 |
3 实证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30页 |
3.1 区域概况及自然条件 | 第24-25页 |
3.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25-27页 |
3.3 实证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3.3.1 土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强度不断增大 | 第27-28页 |
3.3.2 耕地资源总量不足,人均耕地资源紧缺 | 第28-29页 |
3.3.3 土地污染情况不断恶化 | 第29-30页 |
4 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 第30-57页 |
4.1 基于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构建 | 第30-36页 |
4.1.1 投影寻踪模型概况 | 第30页 |
4.1.2 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的原理 | 第30-32页 |
4.1.3 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的逻辑 | 第32-33页 |
4.1.4 构建遗传算法投影寻踪(PPCE-RAGA)模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 | 第33-36页 |
4.2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42页 |
4.2.1 指标体系指标选取思路 | 第36页 |
4.2.2 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6-37页 |
4.2.3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38页 |
4.2.4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 第38-42页 |
4.3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 第42-47页 |
4.4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7页 |
5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趋势预测分析 | 第57-77页 |
5.1 灰色系统模型简介 | 第57页 |
5.2 灰色系统模型原理 | 第57-58页 |
5.3 灰色系统模型运行步骤 | 第58页 |
5.4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土地生他安全趋势预测分析 | 第58-7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7-82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政策指导 | 第78-80页 |
6.2.1 控制区域人口数量,保障资源人均占有量 | 第78-79页 |
6.2.2 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稳增长 | 第79页 |
6.2.3 保护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79页 |
6.2.4 积极防止农业污染,修复土壤,降低土地退化速度 | 第79-80页 |
6.2.5 建立生态互补机制,构建城市圈内生态安全体系 | 第80页 |
6.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