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 变式教学理论内涵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 变式教学理论运用于概念教学的研究 | 第10页 |
(三) 变式教学理论运用于面积计算教学的研究 | 第10-11页 |
(四) 小学数学“梯形”教学策略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基于变式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一、变式教学理论的概念界定与一般流程 | 第14-15页 |
(一) 变式教学理论的概念界定 | 第14页 |
(二) 变式教学的一般流程 | 第14-15页 |
二、变式教学理论在小学数学“梯形”教学设计中应用的价值 | 第15页 |
(一) 突出梯形概念本质特征 | 第15页 |
(二) 强化梯形面积公式运用 | 第15页 |
三、基于变式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梯形”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 第15-19页 |
(一) 前期调查分析 | 第15-17页 |
(二) 具体教学设计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于变式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梯形”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第19-24页 |
一、学习者分析 | 第19-20页 |
(一) 已学知识基础较为扎实 | 第19-20页 |
(二) 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 | 第20页 |
(三) 学习方式较为单一 | 第20页 |
二、学习内容分析 | 第20-24页 |
(一) 课程标准中“梯形”的分析 | 第20-22页 |
(二) 教材中内容的编排 | 第22页 |
(三) 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基于变式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梯形”教学设计 | 第24-38页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第24-25页 |
(一) 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24页 |
(二) 基于变式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梯形”的具体教学目标 | 第24-25页 |
二、教学内容设计 | 第25-29页 |
(一) 教学内容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25-26页 |
(二) 基于变式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梯形”教学内容设计 | 第26-29页 |
三、教学过程设计 | 第29-34页 |
(一) 基于变式教学理论的《梯形的认识》教学过程设计 | 第29-31页 |
(二) 基于变式教学理论的《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过程设计 | 第31-33页 |
(三) 基于变式教学理论的《梯形的面积计算练习课》教学过程设计 | 第33-34页 |
四、教学评价设计 | 第34-38页 |
(一) 教学评价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34页 |
(二) 教学评价设计的具体内容 | 第34-38页 |
第四章 基于变式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梯形”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 | 第38-45页 |
一、小学数学“梯形”变式教学设计的实施 | 第38-43页 |
(一) “梯形”变式教学实施的目的 | 第38页 |
(二) “梯形”变式教学实施的过程 | 第38-42页 |
(三) “梯形”变式教学实施的结果 | 第42-43页 |
二、小学数学“梯形”变式教学设计的反思 | 第43-45页 |
(一) 变式教学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常用教法 | 第43页 |
(二) 可以采用变式问题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第43-44页 |
(三) 可以采用变式手段呈现课程内容 | 第44页 |
(四) 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以达到变式教学要求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