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傅山书学思想中的"拙”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一、“拙”的含义及其审美流变 | 第9-17页 |
(一)“拙”之释义 | 第9-10页 |
(二)“拙”的审美意蕴之流变 | 第10-12页 |
(三)儒释道思想中的“拙” | 第12-17页 |
二、傅山书学思想与书法实践中的“拙” | 第17-36页 |
(一)傅山书学思想中的“拙” | 第17-25页 |
1.“宁拙毋巧” | 第17-19页 |
2.“丑与支离” | 第19-21页 |
3.“正极奇生” | 第21-22页 |
4.“书如其人” | 第22-24页 |
5.“天倪自然” | 第24-25页 |
(二)傅山书法实践中的“拙” | 第25-36页 |
1. 圆融浑穆、婉转流畅——篆隶之“拙” | 第26-29页 |
2. 支离宽博、浑厚朴茂——楷书之“拙” | 第29-32页 |
3. 连绵跌宕、豪迈不羁——行草之“拙” | 第32-36页 |
三、傅山“尚拙”书学思想的历史评价与意义 | 第36-41页 |
(一)傅山书学思想中的“拙”的历史评价 | 第36-38页 |
(二)傅山书学思想中的“拙”对当代书法实践的启示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