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 第14-17页 |
1.2.1 聚乳酸简介 | 第14-16页 |
1.2.2 聚乳酸的结构性能 | 第16-17页 |
1.2.3 聚乳酸的应用 | 第17页 |
1.3 植物纤维简介 | 第17-21页 |
1.3.1 植物纤维的分类 | 第17-18页 |
1.3.2 植物纤维的化学组成及结构 | 第18-20页 |
1.3.3 植物纤维的性能及应用 | 第20-21页 |
1.4 植物纤维增强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 | 第21-26页 |
1.4.1 植物纤维增强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2 植物纤维表面改性处理 | 第22-26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6-2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剑麻纤维改性处理及其性能研究 | 第28-44页 |
2.1 剑麻纤维简介 | 第28页 |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28-3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2.3 剑麻纤维表面处理 | 第30-34页 |
2.3.1 剑麻纤维碱处理 | 第30-31页 |
2.3.2 剑麻纤维接枝改性处理 | 第31-34页 |
2.4 分析测试与表征 | 第34-35页 |
2.4.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页 |
2.4.2 热重分析 | 第34页 |
2.4.3 微观形貌分析 | 第34-35页 |
2.4.4 接枝率计算 | 第35页 |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3页 |
2.5.1 剑麻纤维处理前后的表观形貌研究 | 第35-36页 |
2.5.2 剑麻纤维处理前后的组分研究 | 第36-37页 |
2.5.3 剑麻纤维处理前后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37-38页 |
2.5.4 剑麻纤维接枝共聚反应接枝率研究 | 第38-40页 |
2.5.5 剑麻纤维处理前后热稳定性研究 | 第40-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剑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热性能及结晶性能研究 | 第44-56页 |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44-46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3.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4-45页 |
3.1.3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5-46页 |
3.2 分析测试与表征 | 第46-47页 |
3.2.1 热重测试 | 第46页 |
3.2.2 差示扫描量热测试 | 第46-47页 |
3.2.3 偏光显微镜测试 | 第47页 |
3.2.4 结晶度计算 | 第47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3.3.1 热重分析 | 第47-50页 |
3.3.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50-53页 |
3.3.3 偏光显微镜分析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剑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 第56-69页 |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56-57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4.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56页 |
4.1.3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6-57页 |
4.2 分析测试与表征 | 第57-58页 |
4.2.1 拉伸性能测试 | 第57-58页 |
4.2.2 弯曲性能测试 | 第58页 |
4.2.3 冲击性能测试 | 第58页 |
4.2.4 微观形貌观察 | 第58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7页 |
4.3.1 拉伸性能 | 第58-61页 |
4.3.2 弯曲性能 | 第61-62页 |
4.3.3 冲击性能 | 第62-64页 |
4.3.4 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分析 | 第64-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剑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拉伸模型研究 | 第69-79页 |
5.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模型研究进展 | 第69-7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1-73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71-72页 |
5.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72页 |
5.2.3 测试结果及表征 | 第72页 |
5.2.4 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拟合曲线的求解 | 第72-73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3-77页 |
5.3.1 纤维直径及力学性能 | 第73-74页 |
5.3.2 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模型拟合 | 第74-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件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