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第2章 碳排放研究理论及方法 | 第16-23页 |
2.1 碳排放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1.1 碳排放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1.2 碳排放水平衡量指标 | 第17-18页 |
2.2 二氧碳排放效率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2.2.1 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8-19页 |
2.2.2 碳排放效率测算模型 | 第19-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特征分析与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测算 | 第23-37页 |
3.1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测算 | 第23-25页 |
3.2 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特征分析 | 第25-30页 |
3.2.1 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现状 | 第25-26页 |
3.2.2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特征分析 | 第26-30页 |
3.3 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京津冀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测算 | 第30-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碳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 | 第37-45页 |
4.1 分配原则 | 第37-38页 |
4.2 碳排放分配方法 | 第38-39页 |
4.3 零和收益DEA模型构建 | 第39-43页 |
4.3.1 ZSG-DEA的方法简介 | 第39-41页 |
4.3.2 基于环境生产技术的ZSG-DEA分配模型 | 第41-42页 |
4.3.3 模型构建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京津冀碳排放总量分配实证研究及政策建议 | 第45-52页 |
5.1 基于ZSG-DEA分配模型的京津冀碳排放总量分配 | 第45-47页 |
5.1.1 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45-46页 |
5.1.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5.2 基于传统分配方法的京津冀碳排放总量分配 | 第47-49页 |
5.2.1 分配方法分析 | 第47-48页 |
5.2.2 分配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5.3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总量分配及减排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他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